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走访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吉米平阶
分享到:    

    叶巴村有四个自然村,果果和玉洛在村子的下游,频临怒江的东边,森果居中,是村委会的所在地,西边上游的村子叫党然,最小也最远,离我们所在的村委会步行大约1小时的路程。叶巴全村78户、489人,算是比较大的行政村,具备了藏东河谷所有的特点,山高、谷深、居住分散、人多地少、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目前,乡村公路修到了村口,但村里没有电、没有通讯信号、没有学校、没有医务室、没有安全饮水,从溜索过怒江沿江而下约10公里,是左贡县的东坝乡军拥村,从东坝到左贡也要翻越一座险峻的大山,从叶巴村山上看去,公路像一根丝线悬挂在云间。过去村民常从怒江对岸的可克拉山翻到山后左贡县的田妥镇,望着那条羊肠小道,我们都禁不住腿肚子发软,但村里的乡亲们不在乎,不但去买卖东西,有时还当天往返。

    走访是从党然自然村开始的。既然最远,那就先难后易。党然村来了几匹马和骡子,这是我们从县里买来给群众的见面礼,每户一桶红蛐蛐牌食用油,再驮上我们,顺着水渠和布满碎石的山道上行走,马还老实,骡子尽往道边的荆棘丛里钻,搞得两位初次骑马的女队员大呼小叫,直往骡子屁股后面溜。路旁有几户村民,次第相连的梯田一直延到党然村口。到达后,我们气喘吁吁下马,然后在村支书群觉金巴的引领下,挨家挨户走访,程序如下:群觉金巴打开院门(院门有一种自助开关装置,可以自己拉开门闩进去,出来也有一根引绳把门闩上,防止牲畜进去或者跑出来,真是一个智慧的发明),支书进院子大叫:“括热!”或有人应声,出迎,说“嘎啊特(辛苦了)!”我们齐声回应:“嘎麻特(不辛苦)。”然后鱼贯进屋,上楼,多是笔直的独木梯,上下得有杂技艺术家的功夫,不然,洋相百出。落座,座位多是主人抱出来铺上的新卡垫。布茶碗,倒酥油茶。队员们纷纷拿出自己的杯子,倒开水。酥油茶是这里难得的奢侈品,大家不好意思喝,后来大家也习惯了,知道工作队不会喝酥油茶。支书介绍工作队来的目的,特别强调要住3年,队员里藏语流利的,就做简单的政策宣传和背景介绍,然后掏出纸笔,了解基本信息,比如家庭人口构成、田亩、牲畜果木、有无在外打工等,然后告辞,行礼如仪,主人说:“亚莫松(好好走)。”大家回答:“亚莫都(好好在)。”如此走访下来,四个自然村,早出晚归,用了七天。七天分别由四个自然村的干部领着。走访完了,村干部们说这还是头一次有工作队这么一家不落地走访。听见这句话,我们心里美滋滋的。

    一圈走下来,对于叶巴,我有了初步的印象。

    叶巴的四个自然村都坐落在这个叫果果隆巴的山谷里,四个自然村像一个倒“丫”字分布,果果和玉洛在果果隆巴下游江边,隔山谷相望,森果在中间的部位,党然高高在上,位于山谷的上游,全村由于分家现在已增至80户、518人,中老年多是文盲,只懂藏语,几乎没有在外打工、更没有在外工作的,全村有近60个适龄儿童在林卡乡、八宿县和江对岸左贡县的东坝乡上小学,全村仅有一名在校大学生,过去有一个村小学,由于师资问题停办,现在的教室已坍塌废弃。群众的现金收入依靠销售当地的土特产核桃、苹果、辣椒等,由于运输困难,不成规模,收入有限。许多家庭有村村通电视接收设备,他们同样在电视里感受着外面世界的巨大变化。有一个佐证,我们队员们所说的拉萨话,他们都能听懂,而他们所说的当地话,工作队里可以称为专家的两位藏文人才,常常面面相觑,得依靠手势表情等诸多辅助手段才能搞明白大家的意思。

    应该是乡亲们的情绪感染着我们,使我们的沉重心情多少有一些释放,只是觉得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那种亢奋劲头是多少年来没有过的。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