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7岁的我从拉萨中学中师班毕业后,当年就被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录用为藏语播音员。从那以后,我与广播结下了不解之缘,与广播事业紧紧连在了一起,成为一名广播人。回想35年前,当我踏进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门,领导领着我走进藏语节目部时,见到那些只有在收音机里才能听到声音的老师们,想到拜他们为师,以后成为同事,真不知如何表达当时激动的心情。
35年光阴似箭,35年风雨兼程,35年沧桑巨变。我从事广播工作以来的成长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聆听教诲,第二阶段是步入正门,第三阶段是一生的追求。
35年来,作为一名老广播人,在我每一步成长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党组织的培养、各位领导的关心、前辈们诸多的帮助、同事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这些带给我的是,我长大了、成熟了,熟悉了工作,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广播人!我与广播事业同时取得了进步、得到了发展。35年来,我参加了西藏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宣传报道活动,经历了西藏广播改革与发展的每一步,承担了不少重大的宣传任务。
我曾担当西藏电视台第一部藏语电视译制片《新岸》女主角藏语配音;藏语广播剧《半夜鸡叫》的编播及人物配音。毛泽东主席逝世时采用记录速度主播悼词;在平息拉萨“9·27”骚乱中深入第一线进行新闻报道;在寻访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期间,帮助群众辨明是非;在邓小平同志逝世期间和党的十五大召开之际,承担了藏语女播音所有任务以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宣传报道;新中国成立55周年宣传报道;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宣传报道;采访报道许多全国、自治区的劳动模范及先进代表人物。承担播音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采访、翻译、校对等诸多工作;独立完成了许多专题节目的采编和制作工作;基本上承担了历届自治区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代表会议的播音任务;与自治区藏医院联办《仁青甘露》节目;采、编、播《西藏人》栏目;指导培养数十名年轻的藏语广播播音员走上岗位,成为我区广播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曾到昌都地区昌都县沙贡区、日喀则地区白朗、江孜等县的乡村进行调研,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辛勤的工作得到了组织和同事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我主持的节目曾多次获得全国及自治区级奖项,我个人曾被评为本台先进工作者。1998年我被聘任为自治区广播电台一级播音员,2004年被聘任为主任播音员。
以上工作中的拾零,就像一滴水,能反映我35年广播生涯的概况,能看出我在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生活以及成长的主要经历。我热爱广播,我感谢电台,这里是我成长的摇篮!
35年的广播生涯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工作的信心和做人的责任感,对此感悟极深。
我成了广播人以后,思想上最大的收获是对广播事业的认识不断得到提升。小时候只是简单地听内容及声音,从没有往更深层里想过,当时的确也没有能力去想。经过几十年的工作和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使我明白了广播宣传工作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深深地体会到“广播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的深刻含义,懂得了广播新闻在信息时代所占的优势。广播虽然是瞬间即逝,但它的优点十分明显——及时、不受地域限制收听方便、传达的语言信息直截了当、态度明确、一听即明。相对于报刊、电视等其它媒体,广播节目制作周期相对较短,完全可以做到真正的直播,这一点为广播随时随地接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藏语广播是党和政府与听众之间的桥梁。为了做好节目制作,几十年来,我每天坚持听包括藏语广播在内的本台、中央台和其它兄弟台的广播节目,尤其是听众点播类的节目,从中学习和吸收更多新的节目制作技巧和方法,并灵活地运用在我区广播节目的制作中,不断提升节目的时代感。
加强节目的服务性。这是广播节目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出发点,了解听众朋友的生产生活状况是广播作为重要宣传载体、做好服务工作具有针对性的条件。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听众,就谈不上为他们服务。因此,多了解情况,多与听众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广播节目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如果一档节目始终没有新的内容、新的变化、新的发展,那必然会失去听众的青睐。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在编辑制作节目的同时,应多思考、多想一些新鲜的点子、多借鉴别人的好做法。当再一次回忆起我的广播生涯时,我会为它无怨无悔的奉献,为我一生的追求继续努力,这是我最大的骄傲。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