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飞行可可西里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陆复渊
分享到:    

    进藏列车驶上“天路”,通过昆仑山口,进入了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意为“青色的山梁”、“美丽的少女”。它的名字我是在有关修建青藏铁路的报道中频频听到、看到的。

    列车在长长的清水河特大桥上奔驰。透过车窗观望,我看到连接着湿地和沼泽的清水河,浅浅清水正缓缓地流淌。

    桥西侧长着的绿草随地形起伏无休止地铺向前方。绿草间,有清纯水塘散落着。远处披上积雪的山头在闪亮,山头上方蓝得出奇的天空中一些乳白的云朵在向后退去……这是盛夏的可可西里,一片夹在昆仑山脉与唐古拉山之间、有着4.5万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顺着右侧车窗望去,我看到那是茫茫无际的野生动物的生活乐园。那里栖息着许多高原珍稀动物,天上飞着、湖中游着众多高原特有物种。那中间,被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迎迎”的藏羚羊最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列车继续在这片我们原本遥不可及的地方奔驰。车厢游动字幕上标出车外温度是17摄氏度、告诉人们已进入藏羚羊的活动区域。多数乘友聚到了两侧车窗旁。随着列车飞行,人的视野已是空前开阔。雪峰渐渐退去,云影梳理着草地,大家睁眼扫视,都想拔个头筹。

    “喏——喏,喏——”一阵惊喜,我们车窗旁几人终于首先发现了两只悠闲啃草的藏羚羊。有人拿起相机想拍下这个可爱镜头,可列车已带着我们冲到了前面。

    很快,邻窗的人也都惊叫起来:“喏——一只、两只,哎——三只!”“啊!看前头,六只、六只!” 喧哗声把几位专心打牌的人引到窗口,可又“时过境迁”了。

    列车行至五道梁拐弯处,我见到了那辆深绿色内燃机车头的牵引状。这时,有人惊呼在远处发现一只狼,又有人说看到了一头野牦牛。可容不得分辨,窗外能见的已不再是刚才那方草地了。

    过了这段路,人们又开始发现藏羚羊。它们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悠闲地啃草、轻盈奔跑。有几只还蹲到围栏旁,若无其事地望着我们的列车驶过。在这伸手可及的距离里,让我们真的看清了它们俊美、清秀的脸庞。这些活动在青藏铁路沿线的藏羚羊如今对外界变得不再恐慌,那是采取了长期有效的保护性措施的结果。

    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成功的。原生绿地、沼泽得以保存,丘陵、岩洞原样保留,遭损的植被重新补上,铁路两边设护栏,路基下面置通道……这样,几年建设、几年努力,待炎黄子孙的这一跨世纪夙愿变成现实时,世人见到了一条宏伟巨龙铺上雪域高原,同时也见到了这条“天路”穿越之地完好如初的原生态环境。

    我一直守候在车窗旁寻觅那些叫人喜爱的藏羚羊。在列车飞行可可西里的整个时段里,我见到的藏羚羊要有二三十只之多。可可西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中的一个,我知道这条“天路”通过的仅是它的东部边缘地区,那浩瀚的西部腹地更是动物的欢聚处。那些五六月间临产藏羚羊西迁产子的壮观场景这时是无法看到的。

    我与乘友兴奋着,因为我们不仅是在当今世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飞行,而且还见到了大自然真实状态中的2008年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迎迎”。这些“迎迎”能在湛蓝苍穹下的可可西里自由自在生活,正是人类保护自然、保护自己的生动写照。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