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冬夜随想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商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张宏赟
分享到:    

    岁月的悄然流逝,犹如大海里一层层高低起伏的波浪,看似一样地晶莹,却有着不同的心事。光阴似箭,却尘封不了内心深处那一段段犹新的记忆。

    如今再忆往事依旧历历在目,一幕幕悲喜交加,是偶尔上演的闹剧,还是特意安排的悲怆?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一切都陷入了一片宁静中,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延续着白天的喧嚣。望着窗外繁星点点,突然间感觉到睡意全无,平静的脑海里早已荡起层层涟漪,放飞的思绪早已不知飘摇到了何处,眼前的一切仿佛漫步在一片记忆的海洋里。似曾相识燕归来,谁家春泥亦不知,倒是窗外明月夜,勾起古人几许愁……

    一切总是显得无比匆忙,不知不觉间曾经愤世嫉俗的我,如今却行尸走肉般摸爬滚打在职场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偶尔的宁静居然也会使我感到不安,这是从来也没有过的感觉啊!甚至暗自嘲笑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

    随手打开紧闭的窗户,一阵刺骨的寒风袭来,不禁打了一个深深的寒颤,也许只有这样突然间的刺激才能够唤醒一个突然间迷失的自我了。所以我该为此感到无比庆幸,庆幸自己没有丢失掉仅剩下的一丝丝知觉,没有被社会的压力变得彻底麻木。

    我没有时间去追究这一切将要如何发生,也没有理由去相信命运的摆布,更加缺乏精力去探讨人生丰富的哲理。我只有一身皮囊和仅存脑海的记忆苟活于世,但却不能拥有值得别人同情的悲惨,所以也就没有必要降低自己高昂的头颅,损害大自然赋予的最终形象。

    在成长的路上我曾经不以为然地认为回忆就是那不值得拥有的过去,水往低处流,人总是要往高处走的,思想亦是。

    正当自己满怀无比的热情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中时,却发现自己失去的和得到的,甚至是将要得到的或将要失去的,统统都是垃圾。只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眼光,所以行事总是沿着别人界定的、约定俗成的轨道前进。慢慢地也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己本该拥有的东西,比如说率真……

    认识西藏商报的时间并不是太长,偶尔也会有一些自认为可以见世面的文章见报,但无论何时都不会也不可能把自己放到一个文学创作者的行列中来。当听到商报创刊10周年征文的消息时,我显得无比平静起来,好像短短的接触与我十年的风雨毫不相干,又好像可以给自己一个发发牢骚的机会。反正用心缔造出来的东东总归没有色彩斑斓的修饰吸引眼球,所以说做好思想准备不失为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匆忙之间草草几句,其实就是自己也不知道写了些什么,可是从头到尾细细读来,隐隐约约还能看见自己过去的背影,只是却烦朱自清先生把它写得活灵活现。惭愧之极。刻意让神经紧张起来的同时,紧闭起窗户准备结束一天的劳累,不是因为流星的不眷恋,也不是在意窗外漆黑一片,只是安静的小窝已经不只一次地召唤着那只瞌睡虫了。

    回忆就像一杯泡开了的清茶,清香淡雅之间夹杂着脱俗的韵味,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也没有油盐酱醋的可口。它既是发完牢骚后清爽的邂逅,又是劳累一天后解渴消火的良药。只是那无情的岁月,不顾我的再三挽留,将我的一切在我出神思索之时又一次悄悄带走,让其化作了回忆,而又逐渐被其尘封心底,变成了一袋袋回忆的茶叶,等待着下一次的冲泡……

    就让那紧闭的双眼,勾起心海里早已尘封的记忆,化作层层涟漪,荡漾在清水碧波之间。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