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魂牵梦萦拉萨河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刘宏伟
分享到:    

     午夜,再次醒来,一条清亮的河流,在脑海中哗啦啦流淌。拉萨河,又一次把我从午夜的睡梦中唤醒了。多少次了?多久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记住一条河流闯入梦境的次数。

     我久久地凝望着窗外的夜空,朗月高悬,看不见一颗星星,这是在哪里?门前熟悉的那颗银杏树呢?房间里的一切都是如此陌生。我努力地让自己清醒,走到窗边一看,楼深如渊,哪里是我居住的二层小楼?看看四周模糊的建筑轮廓,才明白此刻我正身在京城,离开拉萨已经整整8个年头了,整整8个年头没看过拉萨河水了。

     推开落地玻璃窗,一股冷风扑鼻,顷刻间在心底汇聚成一汪酸楚,没来由的伤感开始在心头汩汩外涌,欲哭无泪。眼前依旧是白亮亮一片,少女脆生生的笑声、高亢嘹亮的藏族民歌、紧一阵慢一阵的窃窃私语,伴随着哗啦啦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在耳畔回荡……我看见另一个自己正离我远去,朝向深邃的夜空,朝向那条白亮亮的河流飞去……

     从小生活在长江边的我,对于河流并不陌生,甚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应。对于拉萨河,一种似曾熟悉的感觉时常萦绕于心,这种莫明的熟悉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惑着我。直到有一天,我知道了它们的发源地,才明白了这样的感觉来自何处。原来它们都来自同一片神秘的地方——念青唐古拉山。

     我曾无数次站在荒岛的桥头,目光散漫地俯视着它,一如少不更事时的我仰躺在江边的鹅卵石上注视长江一般。那时的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是对群山的轻抚,也是对大海的渴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的情状看多了,就会让人豪情满怀,无所畏惧。而拉萨河,却是另一副截然不同的面孔。没有湍急的漩涡,不见滔天的巨浪,偶尔掀起的一阵波浪,舒缓地相互追赶着,嬉戏着,伴着欢乐的歌儿,一路前行;有时仓促地一转弯,河水扑向了就近的岸边,尽情地亲吻着河滩的青石和水草,响起短促清脆的拍打声,犹如完成一次生死相约后心满意足的叹息。

     只要你的目光与那清亮的河水一接触,就无法不散漫。几片红叶、几根嫩绿的小草、或是连成一片的落叶……轻飘飘地浮在幽蓝的河面,与岸边低矮的草丛、高大的林木相映,如诗如画……此刻,无论内心是郁闷、惶惑,还是恬静、笃定,顷刻间都变成一种虚无。在西藏高原,还有什么比鲜活的生命更能让人心生敬畏呢?如果是在黄昏,夕阳的金光洒在河面,激起一片迷离的光晕,目光所及处,不知天上人间!

     如果是在周末,河谷的平坦处,会冒出一顶顶帐篷。垂钓的、野餐的、休闲的、热恋的、沐浴的……一边听河水轻唱,一边喝着热腾腾的酥油茶,再看看头顶伸手可及的朵朵白云,这人间的美景,顷刻间就会把人醉得酥软无力。

     那么多善男信女的心事,那么多质朴无华的心愿,那么多血泪交织的祈祷,那么多人间的美好,关于皇天,关于后土,更多的却是关于尘世的迷茫,关于生与死的困惑,关于执著和顿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融进了这清亮的河水,融进了这谜一样的河流。

     我常想,拉萨河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在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千丝万缕、点点滴滴地汇聚,穿透高原稀薄的空气,一路淌来,有流失,有汇集,漫漫5百多公里的艰辛跋涉,怎么就没有沾染上一丝人间的烟火气息呢?还是它早已被“拉萨”二字最本原的 “圣地”、“佛地”的藏语寓意净化了?

    午夜,我又一次被一条河流唤醒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