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焦裕禄》,我看了多次,每次都被影片里的场景所震撼。焦裕禄忍着病痛的折磨,在深夜仍然工作,女儿被惊吓住了:“爸爸,你会累死的,会累死的。”正像女儿所说那样,焦裕禄是为了百姓日夜操劳累死的。
焦裕禄初到兰考县上任,那里的灾荒是多么严重呀!经过黄河多次泛滥冲击,便形成了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地里,结着青色的冰凌;到处是白茫茫的盐碱地,枯草无精打采地在寒风中抖动。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1800平方公里土地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查一查兰考县的“三害”究竟有多大。
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是他亲自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萧萧的风声,像哨子一样在耳边响着,风沙弥漫,昏天暗地,刮得他们站不隐脚跟。他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筑成一堵人墙,看着焦裕禄病痛难忍,大家都关切地让他回去休息。他说,“要自己来,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儿。”雨最大的时候,也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的时候。他的病情严重,大家看着他额头冒冷汗,脸色蜡黄蜡黄的,关切地让他休息,他却说“没有那么娇贵”,仍然站在暴风雨中任由风吹雨打。有一次深夜,他拄着拐棍,蹚齐腰深的水,在暴风雨中摸索着继续观察情况,他变成了“泥坯人”、“土坯人”。
这种调查研究,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经过一番辛苦奔波,换来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抗灾斗争的战斗部署。
焦裕禄任县委书记以来,深知知识的力量,特别关心和重用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给予特殊待遇。北京土壤科技研究人员小王,在严重的灾难面前,吃不下窝窝头,受不了这份罪,就离开兰考县而去。焦裕禄得知消息后,踏着厚厚的沙丘,撒腿就急跑到火车站。那么远的路程,累得他满头是汗;肝部的病痛,疼得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看到小王,一边说“我来为你送行哩”,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包沙土说“这是兰考县的沙土,希望你能记着地球上还有兰考县这个地方,这一包沙土,你就带到北京研究研究它的土质吧”。
焦裕禄微笑着把小王送到火车上,然后眼巴巴地望着列车窗口,迫切地寻找着小王的身影;眼巴巴地望着列车缓缓行驶。病痛疼得他不得不慢慢地弯下了腰,蹲在地上。当他抬起头时,小王正站在他面前,他惊奇地发现小王正看着他那满头大汗。
小王没有走,小王被焦裕禄的行为所感动。
焦裕禄心里装的只有别人,惟独没有他自己。关心全县人民的灾情、温饱、疾病,就是他的全部工作。
身带病痛,冒着大雪,冒着严寒,把救济粮、衣物、捐款送到老百姓手中,自己那微薄的工资也捐完了,还向同事借钱捐给困难户。
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留给女儿的是戴了20年的手表。干工作、干革命一辈子,手表是他的惟一财产。
一直到实在不能坚持、组织上强硬地安排他住院治疗时,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工作岗位。
焦裕禄是兰考县人民的好儿子,是人民群众的好公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兰考县人民,为了人民他鞠躬尽瘁,最后他用微弱的声音向组织请求:“把我运回兰考县,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同志,您就放心地去吧……
您的精神,鼓舞了兰考县一代又一代的领导干部、人民群众。现在兰考县的“三灾”早已治好了,兰考县变成了一片绿洲,到处是肥沃的土壤。
焦裕禄同志,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就是过了一万年,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