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元宵节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拉萨晚报    记者 南山有菊
分享到:    

    感觉才刚刚过完了大年,转瞬虎年的元宵节就已经过了。不由自主地关于这个民俗节日的一些思绪就从我的脑海中涌现出来。

    在我的记忆中,这个节日在我的家乡是仅次于大年的节日了。自打我懂事时起,家乡父老一直都用自己所能给出的相当隆重的方式去度过这个节日。

    老实说,我小时候并没有听父母和周围的人讲过元宵节的来历,他们根本也不称其为元宵节,而是直接叫正月十五或者灯节。也没见过更没吃过什么元宵,只是吃着与过年那天差不多的上好饭菜罢了。

    那一天天还没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高高的灯笼竿上就已经挂上了各式各样自己手工做的灯笼。一般都是将粗的湿杨木砍削掉浑身细小的却伸展着的枝杈,被留下的树梢部分那些枝杈上,细密有序地贴着用绿纸剪的树叶子和用各色彩纸折叠的花朵儿,立在院子里就是灯笼竿儿,在蓝天白雪的映衬下煞是好看。在树梢儿向主干过渡的地方,钉着一个特别的三角架,在没树立起来时已将长长的灯笼线拴结好了,等升和降灯笼的时候,根据滑轮的原理只要轻轻地上下拉动就可以了。

    家家户户真是比赛一样地做那只过节的灯笼啊,据说灯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主人家运气的兴衰呢。到了十五的晚上,站在村头的路上举目望去,黑蓝的天空下,整个村子的上方,明明灭灭晃晃悠悠的到处都是点起来的灯笼,已然一片灯笼的海洋。虽然不能达到灯如昼的效果,却也吓退了三分黑暗。

    这一天夜里,每家的灯笼都是要亮通宵的,为此,中途不知道要用专人换几次蜡烛呢。如果是遇到风大的时候,还要时不时地出去看看灯是否被风吹灭或者是否风吹倒了火苗而烧坏了灯笼纸,当然更怕引起火灾。

    记忆中我家的灯笼都是父亲亲手做的,用高粱秆扎框,糊上白纸或红纸,母亲则用剪子剪出来福字贴在上面,之后,父亲会用一根鹅毛翎儿蘸上柴油一点点地涂抹到灯笼纸上。做过这样处理的灯笼,里面不点燃蜡烛时,都是透亮的了,黑夜在里面点上蜡烛,那真叫贼亮贼亮的啊。

    天增岁月人增寿,过着一个个日子,也过着日子里面的那些个节日,我就经常地想,我们的前辈们的确是够聪慧的,因为,所有的日子都是一样没讲究的如白开水般的日子,也就没有了那些节日,当然就少了很多情趣和热闹。既然日子怎么过都是过,那么我们当然没有理由不去快乐地过,毕竟人生就只有这么短暂的一次。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