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蓝色织成的苍穹,是它清澈动人的眼眸;雅鲁藏布江流淌千年,诉说着它的哀愁与欢乐;金色寺顶上的夺目日光,是它指尖轻弹的温柔;还有那直逼天空的高度,是它挺拔的身姿;珠穆朗玛是它傲人的冰雪巅峰。世人憧憬它的纯粹与澄明,向往它的安然与圣洁,痴妄寻得神秘蕴蓄的源头,然而却往往止步于它性格里的变幻莫测与近于沉寂的孤傲。这里,正是藏乡,充满独特气息的边陲。所幸它能够接纳万千平凡的生命,我曾在它的裙裾上自由而快乐的成长。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在我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印记。
每年春天,格桑花都会如期而至,大片大片地绽放,丝毫不畏惧尚未驱散的料峭春寒。这让我不由地想到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和他们令人敬佩的执著与坚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常年与高寒和缺氧战斗,放牧牛羊、收获食粮、繁衍不息,风沙吹皱了老人的额头,河水洗皴了姑娘柔嫩的双手。无论自然界如何显示自己的威风,这个民族从未止住生之歌的谱颂。他们本是乐观的、自信的,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然而这本应欢乐祥和的土壤,却在数百年间置于极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践踏之下,人们没有自由生存的权利,日日朝不保夕,常常忍受虐待毒打甚至酷刑。当解放的曙光照在每一个农奴身上,当民主改革的步伐风雨无阻地前行,藏乡淳朴的老百姓得以喊出心底的声音:“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是的,解放军帮他们卸掉了身上沉重的枷锁,共产党引领万众走向了康庄。
夏日的拉萨,阳光明媚的有些刺眼。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每个人的身体都被股股暖流灌注着,如此这般,流连忘返。不觉倦意袭来,恍惚中记起父亲年轻时的故事。父亲进藏以后,将大半的时光付予了这片土地。在他的记忆中,在寒冷的冬天里,青稞不仅是主要的口粮,更是少有的蔬菜,土豆、萝卜、白菜则已是不错的佳肴,还需要挖一个个菜窖来贮存。当北风刮起的时候,火炉是仅有的取暖设施。最为热闹的景象,则是藏历新年前从各地赶来购买年货的人涌入拉萨。翻着旧时的照片,一眼望去,老城区里稀稀落落的民宅,像是下了一半的棋盘,平实却实在显得太过兀秃。虽然条件艰苦了一些,却从未打消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的信念,反而磨炼了他们可贵的意志。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优秀而质朴的共产党员,有着先进的思想与出众的素质,身先士卒,为祖国大家园的建设添砖加瓦。他们有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激情,带来先进的科学理念,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用成熟的管理经验高效而出色的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一晃就是十多年,当他们看到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精神文化不断丰富,额上深浅的岁月留痕也舒展了欣慰的笑容。
常常感慨父辈的艰苦历程,便越发觉得自己的幸福可贵。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学校有了窗明几净的新校舍,至今难忘孔子画像上那双慈祥而又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慢慢地,放学回家的石子儿小路扩张到两边,双脚感受到柏油路面的平坦;周末逛公园的途中,混凝土搅拌机的声音不绝于耳;在年夜饭桌上,丰富而新鲜的菜色慰藉一家人一年的辛勤;太阳能灶上沸腾的水兴奋地散出缕缕轻烟。当我背上行囊到异地求学的时候,周围一切的变化历历在目。
不久,铁轨上那一块块枕木整齐的队列路过格尔木,穿越昆仑山,跨过唐古拉。乘着青藏线疾驰的列车,我惊异于藏羚羊的矫健,欣赏着羌塘草原上的鬼斧神工,高原独特而旖旎的风光宛如世外桃源般宁静祥和。有幸能够亲身体验这属于一个时代的伟大创举,车窗外可以见到川藏公路蜿蜒地伸向远方。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正是一如既往地搭建着通向这广袤土地的桥梁吗?
再次踏上这片神奇而辽阔的土地,令我瞠目结舌而又欣喜若狂。拉萨城里高楼鳞次栉比、繁华喧嚣。暮色降临,“日光城”在皎月下毫不逊色。缤纷的灯光掩映中,玛布日上的布达拉宫分外肃穆雍容,仿佛一位温情的母亲俯视着千百年间的沧桑巨变;涟漪荡漾的宗角禄康公园中的湖水,倒映着闲庭信步的人们;干道边的商铺更是灯火通明,老板忙里忙外、喜上眉梢。瞧这生活的丰富与惬意,充裕的物资让每一个老百姓过上踏实舒适的生活。不必多言,便可由衷地感受到人们发自心底的快乐和满足。
方便的交通,瑰丽的风采,这里早已是驴友们行程的必经之地;而独特的历史文化源流与民族风情、古物遗迹也不断吸引着专家学者纷至沓来。纳木错的边,金发碧眼的游客用相机拍下水天一色、空灵明澈的人间仙境;好奇的少女拾起冲刷了千年、光滑而圆润的鹅卵石;虔诚的老人为牦牛角骨系上哈达。帕拉庄园里,真切地讲述着农奴的艰辛岁月与奴隶主奢华的生活及其无止境的剥削。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常常会说起那段往事,他们的眼中,分明是对如今生活的满足与对子孙幸福的希冀。无论是罗布林卡中蓊郁的参天古木,还是拉萨河畔茵茵的绿意;无论是拉鲁湿地珍稀的保护动物,还是八廓街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一切都是如此的和谐融洽,如一抹抹绚丽的色彩,汇织成致意于四面八方的七色风。
斗转星移,时光变迁,有了广大内地的支持、先进科学技术的帮扶,今日的西藏的确有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或许人们还会存有疑问,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此迅速,这号称“净土”的一方天地中,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还会一如既往的存在并且完好无损吗?如果你亲身来到这里,答案便自在其中。改革开放的春风同时携来了科学发展的理念,30年来历届党委政府的工作都将这个理念放在重要的位置,不断地深入探讨,作为方针指引道路。因而在发展的过程中,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且用之有道,取之有方。蓝天澄明,碧水荡漾,绿树苍劲,空气清新,一如往日的明朗。
就拿城乡的协调发展来说,藏乡也同样称得上榜样。自治区内的贡嘎机场、邦达机场和林芝机场,大大增加了当地及周围市镇与内地物资人员的往来机会;在林芝,早已建成了国内外第一家藏药厂,其产品远销海内外,将古老的藏医学传承发展;珠峰脚下的后藏重镇日喀则,正加速建设世界旅游城市的脚步;而西藏大学正式成为了国家“211”重点高校,并且开设独具特色的藏语言文学专业来继承西藏的民族文化……
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作为一名正在成长的青年,我深深理解这巨变背后的深层原因,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我们有心系老百姓的政府,我们有执政为民的先进政党,我们有科学的理念和惠民的政策,我们有国内上下无私的援助和那些实践理想的有志青年,我们还有热爱生活、向往和谐的国人共同托举起的天空。
独自品一杯香甜的酥油茶,掬一捧清冽的圣湖水。在夕阳西下时分,徜徉在八廓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置身于这亘古而又充满生机的高天厚土。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藏族老阿妈微笑的脸,分明如暮春的笑靥,漾然绽开。这令人心神萦绕的故土啊,我也终将为它燃尽青春,任岁月逝去,只为那隽永而沉静的芳华。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