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西藏的水,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湖。西藏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又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造成这里的湖多为咸水湖和内陆湖泊,算得上是真正的天造地设,鬼斧神工。没有刻意的斧痕与堆砌,足以应验那句大象无形了。
看惯了外流河域的人,看到纳木错,一定要有一番境界提升,才会领略到什么是真正的湖。在雪山草地的环抱中,在湛蓝天空的拥簇下,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喜若狂,有误入奇幻仙境中的幻灵指引,有“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百转千回,还有人类渺小的无奈感叹。或许是人们的审美疲劳,或许是知之甚少,或许是上帝的恩赐,但都阻挡不住人类对美好事物强烈冲动的共鸣。
世界屋脊的海拔不用多说,世界屋脊的水也算得上是天上的水。但说纳木错是天上的湖,我觉得一点也不夸张,算得上是实话在实说。她如一缕蓝色的哈达在天空中恣意飘荡,又似一位端庄的圣女,头顶花环手持花篮,缓缓而来;她像是落入凡间的精灵,远离尘世的喧嚣,又宛如烟花绚丽,又有如沙漠中出现的海市蜃楼,清晰可见而遥不可及;她冷艳却又高雅,她神秘却又真实,她浩瀚却又显得小家碧玉,又如出水芙蓉、如待放的花苞。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用来形容纳木错,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此时我们除了羡慕诗人的才华外,竟再也做不了什么。可能是诗人没有见到过西藏的湖,要是见过,不知又会增添多少骇世绝唱。
或许是因为它的灵气,或许是因为它的神气,或许是因为它的圣洁,一代又一代的西藏人在这里留下了虔诚的足迹。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西藏旅游,纳木错神秘的面纱也渐渐被揭开,每年的国际徒步大会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纳木错。人们一起出发,徒步纳木错,一同触摸清晨第一缕阳光,一同欣赏傍晚最后的余霞,一同享受天空的瞬息万变。
试想一人独步在纳木错畔,用眼睛来看,用耳朵来听,用灵魂来感受,绵绵细雪,天空中飘散着湖水湿润的气息,夹杂着微风吹拂水面打在水草岸边的浪声,搀和缕缕轻风拂面,天空中的白云朵朵飘散浮动,湖边的微草也随风而和,好似一幅泼墨山水画,又有些许西洋画的鲜明色彩,宛如一支天人合一的交响乐。
人在湖中走,湖在心中留,人湖合一,混然一体,此时还有谁让你魂牵梦绕,此时你还有什么能被打搅?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不可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先哲对空间与事物的相对论,也算是对水倍加珍惜的深刻剖析吧!岁月弹指一挥间,沧海虽未成桑田,却变成了高原,西藏这个曾经满是沧海的地方注定要为这里留下点水源。纳木错只是西藏水的冰山一角,豹身一斑。这里还有热情奔放的雅鲁藏布江,有千奇百怪的石头与泥沙沉积而成的扇形河流……有那数不清也道不完的西藏水印象。
西藏的水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美丽传说,蕴含了太多太多的西藏文化,饱含太多太多的西藏情结,它是西藏神秘的推手,也是西藏文明的源泉。
“一方山水一方人,一个民族一许魂”。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山山水水,才有了勤劳勇敢的西藏人;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喜马拉雅山冰释的雪水,才有了西藏人坚韧顽强的性格。数不清的神山转不尽的圣湖;说不完的格萨唱不完的酒歌;西藏的水会为这片神秘热土注入焕发青春的活力,也会为西藏的明天谱写更加绚烂的诗章。
看惯了西藏的水,饱览了真正的湖,方知水的神秘魅力与芳华绝代。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