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丁零零…… 那是永久凤凰炫耀般的声音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商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刘峥
分享到: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汽车、摩托车、电动车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代步工具,自行车慢慢被冷落了,除了一部分年轻的上班族,更多的时候,自行车反倒成了骑行爱好者和健身者的专利。而随着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的普及,很多家庭都有受冷落的自行车,但是,在几十年前,买一辆自行车除了经济上的压力外,还要面临一货难求的局面。当然,作为家中大件的自行车,也给那时的人们带来了荣耀和欢乐……

    当年买辆自行车

    我费尽了周折

    年近七旬的王义明阿妈在西藏工作了一辈子,说起当年自家买自行车的事,她有满肚子的话要说——

    当年买自行车是要凭票的。每年,我们单位都要进行一次抓阄,主要就是抓自行车票,170多人的单位,每年只有一张自行车票,抓到的几率很小,要是谁家抓到了自行车票,那可是大新闻,连外单位的人都知道。1978年开始,每年可以抓两次阄,但我们家却一直没有抓到过。

    当年我在夺底乡上班,爱人因公受伤,步行很不方便,所以我家确实需要一辆自行车,要是靠抓阄,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抓到一张自行车票,于是我就想找当时的商业局局长,请他特批一辆自行车。当时那位局长很通情达理,了解到我的实际情况后,他真的就给我批了一辆自行车。

    但县官不如现管,在我拿着批条提货时,五交化公司的仓库保管员一直拿没货来搪塞我,当时我在夺底乡当医生,平时工作很忙,有时候一两个月才回拉萨一次,所以自行车一直拿不到,没办法,我只好去给那位保管员送礼。

    说来好笑,那时候提货,提的不是现成的自行车,而是自行车的配件,我们一家人花了一个星期才把那堆配件装成自行车。不知道是不是那位保管员有意的,我们装完后才发现,配件里没有自行车脚架,也没有铃铛,但又不可能再去要了,所以我的新自行车因为没有脚架,到哪里不是把它靠在树上,就是把它倚在墙边。虽说新自行车是个残废,但有总比没有强,心里还是很满足的。

    后来,我的第一辆自行车骑坏了,就像一个相声里面说的,它浑身上下哪里都响,就是铃铛不响,因为我没有去买铃铛,骑车看到前面有人,喊一声就行了。再说,当年买一个自行车配件确实也不容易。

    那时的自行车确实是一个家庭的大件,我当时的工资是每月36元,100多元的自行车是我5个月的工资,这对一个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我买自行车还是攒了很久的钱。

    我知道,那时候有个别家庭舍不得买自行车,或者是买不起,碰巧又抽到了自行车票,他们会私下里把票转给其他需要的人。虽说自行车票是不具有现金价值的,但没有那张票,你有钱也买不到自行车。因此,后来有人转给我自行车票时,我会把家里的粮油票肉票转送给他们,我家有县级干部享受的每月8斤的富强粉,那对普通人家来说可是好东西,我就这样和别人私下里交换的。

    买了自行车,骑车的感觉很好,那时有一位同事,她没有自行车,每次去上班,我都会到她家接她,带着她一起走。说实话,那时候年轻,也不知道累,我曾经带过180斤的人行路,也没有什么缺氧的感觉。

    那时候乡下很少有自行车,所以有人请我上门诊病,我骑着车子就去了,很多时候我在路上骑车,地里劳动的村民会大声问我——谁家的人又生病了?

    自行车是我花大价钱买的,当然很爱惜,但是,不管是在城里还是乡下,只要别人有急事需要,我会毫不犹豫地借给他们,我觉得自己珍爱的东西能帮助别人救急,感觉更有意义。

    说珍爱自行车,在那个年代可不是我一个人,大家都是一样的。那个年代没有专门修理自行车的,车子有一些小毛病都是自己修,大毛病会找那些相对专业一些的人帮着修,帮着修车子不要钱,只是递支烟、倒杯水就行了。那时候的人,能用自己的技能帮别人解决大问题,可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因为长期骑车,自己又很爱惜车,我自己都成了修车能手了——每次下雨出门,回来后我都会把车子擦洗得干干净净的,逢周末没事,我会把车子拆开擦洗上油,进行保养。平时车胎漏气了,我也会自己修补,现在想想,我那时的技术和现在的专业修车师傅差不多。

    那时候的人都很淳朴,有时偶尔撞车了也不会有什么争执。记得有一次下大雪,路太滑了,我在前面骑行,突然摔倒了,后面的人没有防备,一下倒了一片,大家各自起来,没有埋怨,没有叫骂,互相笑笑各自走了,现在想想那感觉还挺温馨的。

    后来,我又陆续买了几辆自行车,但给我印象最深也最珍爱的还是我的第一辆自行车,它留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


    那时买自行车

    不亚于现在人买辆汽车

    现为西藏曲艺家协会主席的平措扎西是市场开放后拥有自行车较早的人,作为当年“有车一族”,他说他买第一辆自行车时不亚于现在人买一辆汽车。

    “我是1981年参加工作的,当时的工资待遇在那个年代还不错,但要想买一辆自行车还是需要积攒一下钱。记得我是在工作一年后买的自行车,但当时我的钱不够,家里人还给我贴补了一些。”平措扎西说,“那个年代,人们不像现在提倡超前消费,贷款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也是大家不愿意的,需要钱时,很多人都是向亲戚朋友借,但绝对不会去银行贷款背债,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在银行有贷款是件不光彩的事。”

    “我买自行车算是同龄人中较早的,那时候,很多人虽说工作了,但因为兄弟姐妹较多,家里的负担重,一般都会把工资交给家里补贴家用。相对来说我是负担轻的了,按当时的工资情况,180元的自行车算是一笔巨款了,很多人是舍不得买的,所以当年买自行车,不亚于现在人买一辆汽车,甚至难度还更大。我是为了工作方便才买的,而且骑着自行车感觉时髦又时尚,心理上还有一种优越感。我还记得当年的自行车牌子大多是永久和凤凰,也有飞鸽牌的,骑在上面,按着铃铛,那丁零零的清脆声响,像是在炫耀,很让人羡慕。从我们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很多人都有一张骑着或者倚着自行车的留影,可见自行车在年轻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平措扎西笑着说,“当年年轻人结婚的必备条件是三转一响,自行车就是其中的一转之一,就这还有很多家庭买不起,可想而知自行车的价值对普通家庭来说有多大压力。还好我买车时,市场已经开放了,不需要凭票购买了,但资金的压力确实很大。现在,就是让我买一辆汽车也不会再找到当年买自行车的那种兴奋劲儿了。”

    年少时骑车的快乐时光

    今年38岁的胡斌从小在西藏长大,说起年少时和自行车的故事他很兴奋,很快就把自己拉回到多年前骑自行车的快乐日子——

    我上小学时家里买了第一辆自行车,那时候买自行车还是要凭票的。记得当时爸爸妈妈买回一堆零件,爸爸的同事也来帮忙安装,好像3天才装好。后来为了保护自行车,家里人还给自行车穿上了“衣服”,用胶带把自行车的骨架都缠上,还把座椅上镶上彩色的穗子,移动起来很飘逸。就连自行车把手也用毛线编的小筒套上,下面还分别缀着两个绒球,很好看。那时候,很多人都把自家的自行车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当时我还小,家里人怕我摔坏自行车,从来不让我碰,而当初我们家买自行车的目的是为了姐姐上班方便。每次想骑车,我都是背着爸妈,偷偷地求姐姐让我骑一下她的新车。其实那时候我还不会骑自行车,都是姐姐在后面扶着跟着我跑。而那二八型的自行车对我来说太大了,我的腿只能从三角架的中间伸过去骑。后来学会骑了,但我还是习惯采用刚学车时的那种姿势骑车,因为二八型自行车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太高大了。

    后来上初中了,自行车也多了起来,对家庭来说那宝贝的自行车也不再那么宝贝了,很多孩子会一起骑车上学,或者骑车到郊外玩。上学放学时,我们会很调皮地“比赛”,严格地说那不应该叫比赛,只是看到前面有骑车的,我们会加速超过他,被超的人不服气,又加速开始超我们,就这样你追我赶地像比赛似的。

    高中阶段的我们调皮了很多,我们会追赶前面骑车的女孩,超过她时然后回头看她是否漂亮,看到漂亮女孩,或者她骑的自行车漂亮,我们都会吹口哨。如果身后来了女孩,我们会故意骑得很慢,等她前来,但等她赶上时,我们几个男生又一字排开,在她前面晃悠着骑,就是不让路,那些女孩也知道我们是逗她们,只是羞红了脸,也不骂人,但仅此而已,我们不会太过分。有时候我们没有骑车,几个同学勾肩搭背地走,任后面的骑车人打破铃铛,我们就当听不见,一直不让路,让骑车人自己下来步行超过我们后再骑行,然后看着那人的背影我们哈哈大笑。

    我们的恶作剧还不只这些,我有一个同学,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看着那些急匆匆的骑车人爱打招呼,很多人会被他的突然袭击弄得措手不及,有些人会因为急刹车而摔倒,而他则会一脸无辜地说认错人了。

    很多年没有骑自行车了,也没有再买过自行车,不知道重新骑自行车时还能不能找到当年的感觉。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