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大栗子,我在梦里追寻着你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新华副刊    记者 李广彦
分享到:    

    席勒说:给我爱情的地方,是我生命的地方。想到大栗子,我感觉给我生命的地方,是我心中的故乡。1962年,我这颗生命种子被母亲带到世上,承载我的就是大栗子的土地。

    大栗子是吉林省长白山脚下的一个小镇。我出生时这里还是个非城非镇、无乡无村的一条沟。沟里有座小铁矿,父亲就在矿山做工。我降生在棚子屋里,所谓棚子屋就是用芦席、毛毡搭起来的工棚。出生正值阳春四月,但在北方这个季节仍有几分寒冷,棚顶积雪尚没化尽,地上的青草才冒嫩芽。我算命大,因为在我前后没隔几天出生的一个农民家的孩子,因为母亲身体虚弱缺少奶水饿死了,而我却靠父亲每月定量分配的三斤大米煨粥熬了过来。我又是不幸的,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得了“百日咳”,这是一种咳嗽一百天以上才能好的病。好在婴年无知,痛苦的感觉没有留下任何记忆。

    因为不记事,对大栗子的感情是朦胧抽象的。三岁那年,我随父母到湖北来了。当年为了支援南方工业,国家从东北抽调大批人员南下。父亲听说是帮助武钢找铁矿石,任务完成就回来,报了名,入了队。不料南下没有回头路,就在鄂西扎了根。当时家里添了个妹妹。母亲一人带着我和哥哥、妹妹三人上了路。三岁的我已经蹒跚学步,母亲背着妹妹,我被一根绳子拴在她的腰上手牵着,8岁的哥哥拎着行囊前行,一家人就这样挤上火车,南行几千里。听母亲说,当时全部家当就是一个熬粥的铝盆和一包换洗的旧衣服。我常想,临别大栗子时,我是否回眸身后的土地,是否被脚下的土块或者树桩什么东西绊那么一下?希望那片土地是留连我的。因为这一去,我再没踏上这片给我生命的土地了。

    离开大栗子40多年了,岁月的光阴把一个幼儿雕刻成了额头荒凉的中年汉。虽然大栗子在我脑海里一片空白,但对它的感觉却是那样亲近。年少不觉,人过不惑竟觉得脚下空落落的,大栗子才是我的根啊。去年,我与大栗子的表兄和姑妈通过电脑视频联系上了。看见几个表兄和晚辈们个个身材高大,红光满面,让寄居南方的我好生羡慕,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话很有道理。父亲对大栗子的感情不言而喻,他与姑妈分别40年,期间只见过三次面,在一起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过40天。姐弟两人在电脑前老泪纵横,哭诉着思念之情,遗憾的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我真想带上母亲钻进电脑,去感受那片土地的气息呀。

    听表兄说,如今大栗子早已不是当年的那条沟。这一点不容置疑,从中国的翻天覆地变化,可以想象到大栗子今天的繁荣。它紧挨鸭绿江边,江畔有两块奇石成双对立,形状酷似大栗子,地名由石而来。鸭绿江因为碧绿的江水犹如雄鸭脖颈的莹绿而得名,一江一城,奇石绿水,这样的地方能不令人向往吗?况乎这是我生命的故土!

    对故土的牵挂让我关注那里的一切。我在网上输入“大栗子”三个字后,一连串信息扑入眼帘。原来这个弹丸之地还曾有过六天伪满州“首府”的历史。日本投降前夕的8月13日,溥仪带着他的伪满朝廷,包括“御弟御妹”等宫庭里的大小格格400多人,随倭寇逃到大栗子沟。两天后日本天皇就宣布了投降书。17日溥仪召开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举行退位仪式。次日黄昏,这位中国末代皇帝离开大栗子沟,在沈阳机场成了苏军的俘虏。

    往事作古,青山依旧。如今大栗子是中朝两国间一个繁忙的边界口岸。当地政府在经济繁荣后着手抢救大栗子的历史。溥仪退位的旧址“皇亲楼”、行宫等已修复原样,对游人开放。这里出土的人参等中药材享誉海内外。盛产的葡萄撑起了通化葡萄酒这一知名品牌……我在不住翻看有关大栗子资料的同时,心已飞过去了。

    大栗子,我在梦里追寻着你。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