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雪山脚下的日子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记者 吴勇
分享到:    

    清晨。

    索松村在藏香猪拱木门的“噜噜”声中醒来,太阳从南迦巴瓦峰的东面升上来,它的9个兄弟(9座山峰)同时沐浴在一片金子般的霞光中,斑鸠和鹧鸪的叫声从桃林深处传来,满村的飞虫一下子全没了踪影。索松村的村民已经习惯了太阳出来后才出门,原因是这里处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入口处,印度洋潮湿的气流可以顺着峡谷涌过来,这里的气候适合各种虫子生存,其中一种飞虫繁殖相当快,当你走在路上,会有成千上万只虫子追着你跑,如果不把头包裹得严严实实,耳朵眼、鼻孔都会成为飞虫的目标,只要伸出手来在空中一抓,就能捏住一大把。

    嘎玛把为客人准备的两盘刚炒好的菜端上桌,就拿着铁锹和桑旦来到大棚里忙活了起来。这个3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里种着小白菜和菠菜,桑旦说:“这些蔬菜都是为客人准备的,没有青菜实在不好意思。”他和嫂子嘎玛这段时间一直为客人吃不到蔬菜而苦恼。其实客人并没有对食物提过多的要求,但叔嫂俩还是一有空就上山采摘刚刚冒出头的蕨菜,他们甚至把去年的干松茸都拿出来给客人吃了。

    为了让客人吃到新鲜蔬菜,桑旦在院子里盖起了这个塑料大棚。砍竹子那天桑旦徒步10多公里才来到山下的鬼头,鬼头就在南迦巴瓦峰的脚下,这里有一大片茂密的竹林,站在竹林边,桑旦近距离地仰望着雪山——南迦巴瓦峰隐藏在云雾之中,峰顶时隐时现,它的9个兄弟就像卫兵一样护卫着主峰。望着美丽的雪山,他终于明白了那么多人大老远赶过来看山的原因,他为自己能生活在雪山脚下而自豪。

    明白了道理,桑旦的想法就多了起来,干劲也就更大了。由于他嫂子的哥哥是村长,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也广,村长常常把外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告诉他,桑旦也乐意为此而实验性地做一些探索。这个年轻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在二楼可以看得见雪山的那两扇窗户下盖一个大看台,他要把自己的家也改造成江对岸那样的观景台。除了开家庭旅馆,他还准备开小卖部。

    次仁老阿妈还和往常一样,早晨一起床就把目光投向南迦巴瓦峰,85年来她从来没有离开过索松村,她的视线也从来没有离开过雪山。 最近她老是固执地认为山尖周围的几个小黑点不见了,她觉得这是不好的预兆,直到有一天家里人给她戴上一副老花眼镜她才又清清楚楚地看到那几个小黑点。

    上午10点,桑旦换上一套干净的衣服,他准备开着自家的拖拉机下山到转运站拉盖屋顶的铁皮,这些铁皮是他哥哥才从八一镇买过来的。从索松村到转运站有10公里山路,山高路陡,雅江在山脚下蜿蜒而过,沉积出大大小小的沙滩,开得正艳的桃花点缀其中,美得让人心醉。

    就要出远门了,嘎玛在拖拉机的方向盘上套上一条哈达,把青稞粒撒在货箱和桑旦的身上,然后一再叮嘱桑旦路上要注意安全。嘎玛现在已经俨然成了这个家庭的主心骨,她的婆婆虽然还很年轻,但家里所有的大小事情婆婆都不再过问。

    嘎玛目送着拖拉机消失在桃林里,她转身看了看雪山,朝大山深处走去,那里刚刚冒出头的蕨菜已经到了采摘的时候。

    桑旦6岁的侄子骑着单车一直跟着拖拉机飞奔,直到累得喘不过气来才停止追逐,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叔叔能在转运站给他买个玩具手枪回来,山下那个离家只有10公里的小镇就是他的大世界。

    拖拉机突突地奔下山去,在一个拐角处,桑旦回头看看雪山,此时的南迦巴瓦峰就像一支长矛直插云霄。索松村全部被桃树掩盖,只露出一角红红的铁皮屋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