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读书之情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李迎春
分享到:    

    书就好像是开启的一扇小窗子,从窗子透出一缕缕阳光,照亮混沌懵懂的心灵空间,看到比现实更精彩的世界。在人生旅途中书成了我最好的伙伴。从没上小学起,就迷上了小人书,家里没钱买,就拿弹弓、玻璃球之类的玩具和小朋友们交换。上小学以后接触的同学多了,借到小人书的机会也就多了。到了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缺头少尾的小人书收集了一大摞。闲来无事就一本本翻着玩,百看不厌,爱不释手。1975年淮河流域发大水,水库溃堤灾情严重,重灾区家破人亡,房倒屋塌,田野村庄成了茫茫无际的泽国。暑假到大姐家串亲戚,刚好躲避过水灾。当听说家乡村庄全被洪水夷为平地,坐在地上放声就哭,大姐说:“别哭了,家里的人没事。”“我是哭我的小人书!”我抹着眼泪辩解。姐姐的婆婆就笑起来了:“你们家的房子都没了东西都让水冲走了你不心痛,小人书值几个钱呀?真是个书呆子。”后来我长大了,她有时还会拿这件事说笑。

    在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的年代,在图书异常奇缺的中原农村,饥荒和书荒就像甩不掉的影子困扰着人们,叫人难受。读书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是无书可看,家里只有哥哥姐姐们上学用过的旧课本,还有就是“红宝书”。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多余的书了。即使是旧课本,很快也成了母亲做鞋用的鞋样,或者糊墙用的材料。其次,就是看书的环境差,农村人闲暇时间不多,小孩子也不例外。每天放学都要到田地里去干活,割草放羊捡柴火拾麦穗,遇到夏收秋收倍加忙碌。一年到头难得空闲,学生的作业可以不做,家务活不能不干。父亲是称职的监工,把孩子们当成劳工来管理,总有做不完的事。为了赶时间把借来的书按时归还,到田里干活时就把书揣在身上,躲在庄稼地里偷看,耽误了干活经常要挨打挨骂。晚上更不让看了,怕浪费灯油。他们管得再严也挡不住我偷偷摸摸地看书。那时社会风气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看书就像做贼似的,成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我爱看书在学校里也出了名,只不过不是好名声。在读书有罪的岁月,惟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少年时看了不少所谓的“闲书。”

    从初中到高中,共四年的中学时期。迎来了打倒“四人帮”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倡学习文化知识的新时代。郭老称之为“科学的春天”。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在时代的召唤下,每个学生都是铆足了劲头,一心一意要学好数理化,参加高考实现鲤鱼跳龙门的美好愿望,没时间看闲书。就是想看点课外书也没条件,中学的图书馆被洪水冲走了。四年中专,当同学们都被琼瑶热、金庸热、梁羽生热烧晕头的时候,我还埋头于课本,想学好专业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干一番事业。

    后来,有一段时间我陷入思想混乱之中。发现自己虽然爱看书,不但书本里不少内容读不明白,社会这本书更是摸不着门道。哲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的源泉。”可我咋就越读越傻,越学越笨,对读书产生了迷茫,疑惑自己真成了书呆子。每当心里不痛快时,还是想看点闲书,或者背几首古诗词。书成了一剂良药,闲书解百忧。不为功名,只为解闷,躲避现实到另一个世界去畅游。书就像滋润荒漠的甘霖,润物细无声,当心灵受到风霜干旱蹂躏时,一篇好文章就能化险为夷。书又像可亲可敬的朋友,只要你静心和他交流,就会得到喜悦、惊奇和无穷的快乐。书还像一位慈祥的智者,当你陷入困境时,他会给你指点迷津,增添前进的勇气。书真是人世间不可多得的宝贝,是生命旅途中不可或缺的朋友。2006年5月,林芝地区图书馆开张,为今后有书看欣喜若狂,立马去办了借书证。图书荒已经离我远去,借书也不像过去那样困难了。

    说自己爱读书,惭愧得很,为了生计,近40年来没有认认真真静下心来读书。四大名著没看完,五大奇书、当代名家作品、世界名著等等更是没时间去看。看来,好好过过读书的瘾只能等到退休以后了,又想与其到那时才能了却爱书之愿、读书之情,还不如忙里偷闲读一点收获一点呢。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