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校同学群上传了一条通知:今年七月是四年军校毕业20周年的日子,20年聚会组委会通知我们届时回母校庆祝。
我当了不算长的13年兵,说起和军人结缘,还得从上世纪中期家乡刚解放那阵子说起。
我听妈妈和舅舅说,以前他们住的房子很大,是江南式建筑,水磨地砖,围墙里有好几个天井,几进几出都是厢房,还是两层楼的。妈妈说:外祖父是我们县城开往上海客船的大副,他的开船技术很精湛。
当时解放军南下到我们县城,因为没有营房,有一个连队的官兵就借住在我外祖父家里。炊事班的解放军有时早饭多做了,就将一些油条、豆浆什么的食品,送给我的舅舅他们吃。妈妈对我说:解放军真好!后来,这些解放军又南下走了。
1974年,我上幼儿园了。一天下午,爸爸要带我们姐弟三人上学去,一眼看到我们所在农场门口的农田里,有4个解放军叔叔在维修通讯线路,皑皑白雪覆盖了他们的军装,只有那红红的五角星格外醒目。爸爸连忙把叔叔们请进了屋,烧起了热饭热菜……当我们姐弟放学回家,发现家里的水缸满满的,新劈的柴摆得整整齐齐,洗干净的饭碗下面还压着一叠钱和粮票。
解放军叔叔们以后经常来看望我们,一个叫王班长的叔叔复员走的时候,特地送给了我一枚五角星。他抚着我的头,问我:“长大了干什么呀?”记得那时的我,双手高高举起红五星,仰起头,大声地回答:“长大了要当一名解放军!”后来,在《我的理想》的作文上,我工工整整地写下了:“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1995年春节前夕,当时我在成都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处担任见习干事。军区空军后勤部的同志向我反映,空军成都医院热心为四川、青海、西藏等藏区的藏族群众治病的事迹,并特地提到了一个叫桑吉奥热的老人风雨中来往于部队医院和藏胞之间。于是,我深入空军成都医院采访并辗转找到了桑吉奥热老人的住处,挖掘出了一段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事迹,以《白衣天使的民族情》、《桑吉奥热心中的圣殿》等标题在《解放军报》、《四川日报》等五家军内外报纸发表了通讯,并将这个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和成都电视台合作拍摄专题片播放,在当地引起了较大反响。我由此受邀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和制片人陈虻协商进一步采访事宜。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不辜负对王班长的承诺,无论在济南西郊的新兵训练团、川西的邛崃机场、西安东郊的空军工程学院,还是军校毕业后在云南的空军军营里,我始终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我认为当代军人不仅要继承我军的优良传统,更要有开拓创新的历史责任,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永葆威武、文明、胜利之师的本色。
1999年我离开了大西南的军营,离开了大西南那片神奇的土地,转业回到了家乡浙江的经济部门工作。
2013年的今天,我得知了曾朝夕相处了四年的军校兄弟,要在今年七月底从国内外返回母校——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相聚的消息。群里的同学们说:到时大家给军校留下一片树林吧,再在蓝田玉上刻下每一个同学的名字,作一永久纪念。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