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公众村位于林芝县八一镇西6公里处,海拔3100米。是小康示范村,也是西藏的第一个电话村。
公众村在318国道旁,村脚下流淌着泛着蓝宝石般光泽的清澈浩荡的尼洋河。村子在山坡上依势而建,进村的山门北有一棵千年核桃树,冠大树高,经千年岁月、多少风霜雨雪、电闪雷鸣仍逶迤婆娑,枝头挂满果实。
前走几步,有几棵牛百木,也叫醉鱼木,叶形像榆树叶,有厚厚的白色背毛,据说有催眠的作用。
休息处后面的野生木瓜王,枝干粗大。此处又叫地神守望,传说,牛羊等牲畜从来不近不脏此树,是因为地神保佑之故。
木瓜王后侧有 “三树结盟”,左边一棵工布柳,中间一棵郎玛奇柳,右边碗口粗斜插上空的是山椗子。三棵树长得东倒西歪却很繁茂,粗大的根部纠缠在一起,树冠难分彼此。
上坡看有---“千年核桃王”,胸径约2米。树冠高耸入云,现在尚在结果。
隔路相望的是“玛尼吉祥”水能转经筒,经筒红布上书藏文六字箴言:唵吗呢叭呒吽。汉语意为:南无阿弥陀佛。经筒直径近1米,顺时针转单数圈是藏传佛教的祈福法之一,据说那样会得到好运;而逆时针绕经筒转是工布地方原始宗教---苯教的祈福法之一。
“工布响箭”的赛场在小平台上,箭头带哨,弓上有搭箭的小卡子,要瞄准对面挂着的六尺远的一块藏毯,靶心由一圈圈的氆氇套着,靶心周边装饰藏式吉祥图案。男子汉们都想一试身手,谁知不仅要用力,还要运用技巧,射准后才会发出鸽哨般带着呼啸的清脆声响!
对面原始的水能石磨上,垂着牛皮口袋,低端牛角咀下缓缓流着青稞,有糌粑香充溢小屋,石磨不停地转着,磨细了的青稞面从石磨缝隙下滑至一方形大木盒中。这是景点---“糌粑喷香”。
顺水泥路向右,围在院中有两颗工布香杏树,据说,杏子成熟时,半面柔干,半面水嫩,风味独特。
再往前走,到了“节外生枝——狐狸核桃”,基干粗大的两大枝干形似狐耳,枝干右侧伸出长长的一粗枝,形似狐尾。
接下来是---“核桃绝唱”, 远观非常高大的千年核桃树极象汉文“仙”字,自然形成,而且三面都是。
工布香杏对面路左是又一棵牛百木,也称“王”起来。
顺糌粑喷香的大路直上,左侧有一小场,似小庙般供奉着远古神佛中间的几块巨石上,有清晰的端坐双手合十的佛像,周围有几块扁平石上刻着藏文,有专家考证为文物,有两千年历史。相传巨石从工布江达自动飘移而来。一老太太一圈一圈的顺时针转着,有人跟着转,老太太微笑着挥手说:“佛祖保佑”。
路右侧小路岔口有“古藤绕栎”,古老的藤蔓紧紧缠绕着高山栎(青杠树),一点也不怕高山栎叶子上的利刺。
古藤绕栎往上:有一棵八百年的雌性桑树,鼓凸着树干,形似怀胎多月孕妇的腹部,村民发现鹦鹉特别爱吃这棵桑树上结的桑葚;一棵柳树被村民誉为“杰江柳树王”,因为它能出奇制胜,在自身的树干中又长出另一棵树来,并且让人看得清清楚楚;在“小石憩园”里,怪石与高山栎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一棵老桃树长得蹊跷,形似松鼠偷桃,松鼠偷的桃树上没有了一个桃子;修旧如旧的、有些年代的水磨台占领着半壁江山; “玛尼吉祥”,不停的为人们祈祷吉祥;一个天造地设的宝座,人人可坐,真是造化神奇;藏语“秀池”就是宝座的意思。还有天生香炉,台上天生一个石刻“飞天”,那飘动的长发,那向后飘飞的裙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称奇。
三棵古杨鼎足而立,分立在村子的三个角上,枝繁叶茂,共同守护着公众村,中间的最大古杨被誉为守护神,受着村民的香火和膜拜。
公众村本是泥石流冲刷形成的,后来有古杨、核桃、桑、栎以及其它树种的守土固沙、涵水分流,多次经过的泥石流均不曾侵扰此村,最近的1998年也有一次大规模的泥石流,但是泥石流冲刷而下时竟然绕村而过。村民们就更崇敬古杨这些树们了。所以古杨周边经幡林立,既颂扬古杨树的功绩又向人们传送着古杨的祝福。
“好汉赛石”是游人参与度较大的项目,原张副县长批语:“抱起来是好汉,抱不起来需要锻炼。”男子汉们跃跃欲试,上阵的七八个,抱起来的只有一、二。
前走,一颗古杨十分茂盛,从树下大洞看进去,再看上去,洞天一片,此乃旧熊洞,熊被村民赶走,洞却依然如故。
野百合园里,橙色的野百合竞相开放。
“怪兽核桃”呲牙咧嘴,张牙舞爪,树下被樱桃叼下许多青核桃。村民们用青核桃皮做黑色染料,染他们的氆氇,没有污染,而且效果极好。
村中还有一亩野当归,四月开小白花,飘着淡淡的苦中带甜的药香。村民们采摘当归青叶包饺子吃,既美味又滋补。
牛、马和羊三足印在同一块石上,也堪称奇,位于村子东边的路上,也是一个天然的传奇。
“千眼核桃”已不奇了,因为我们看到了许多的千眼核桃,核桃被村民们砍出孔洞似眼,眼中流淌出甜水。这样以来,核桃就会越长越旺,结果更多。真得佩服村民从实践中总结的智慧。
下了坡回到休息棚,“水磨半壁’斜对面,路右侧伸出素馨花优雅的叶子,叶上有花,是星状花序,幽香扑鼻。
村中每一棵植物都被村民爱护着,传递着村民朴素的环保和维护生态多样性的意识。尊重历史、保护生态和勤劳勇敢的村民不愧是小康示范村的。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