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每个人都是一座迷宫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西藏商报文教副刊中心 杜冬
分享到:    

    奔走在高原大地,我们与时代同行。在我们目力所及的地方,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动,总有一些真情让我们流泪,总有一些罪恶让我们愤怒,总有一些奔波让我们辛苦,总有一些希望让我们欢欣,总有一些疑问让我们思索。

    看见那么多人为希望而奔忙,为正义而主张,为秩序而思考,为爱情而歌唱,我们为看见而欢欣;每天和许许多多熟悉或陌生的人交流,和那些进取的人们、迷茫的人们、苦恼的人们、幸福的人们交流,我们为交流而欢欣;给弱者以关怀,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我们为扶助而欢欣;阳光越来越亮,阴影越来越少,社会越来越透明,制度越来越民主,如果我们也推动了进步,我们为推动而欢欣。

    为此,我们将永远奔走在新闻采访的路上。

    记者这个职业,经常要见到不同的采访对象,有艺术家、商人、官员、工人、农民甚至乞丐。新闻职业的特点,是快捷和时效性,采访如同高速列车飞快地掠过田野,看到的只有车窗外模糊而相似的情景。

    正如经常出差的人,可能会对旅游提不起兴趣,记者也有可能觉得采访的对象彼此相似。其实不然,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也都是自己的迷宫。被采访的对象,往往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深层个性,他们的心理和经历也会展开各自不同的纵深。

    因此采访有时类似拼图游戏,将零散的画面互相拼接,才能组成一幅比较完整的画面。在我们文教部门所做的几次选题中,就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生活场景,能够从横切面和纵深两方面展现他们的曾经和当下。

    我曾采访过一位老工人,第一天他喝酒之后,滔滔不绝,推心置腹;第二天酒醒之后,沉默不语。昨天他满面红光,抚今追昔;今天他满脸皱纹,神情漠然,这两者,都是真实的他吗?在采访一位养牛的大妈时,她对以前的经历闭口不谈,唯一关心的是家里这20头奶牛,永远关注当下;她对自己的儿子很不满意,认为孩子每天去玩,也不工作。她的孩子沉默寡言,他有自己的想法,想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和母亲之间绝口不谈。两个人内心都装满了故事、等待、期望,但是短暂的采访却无法解读。我还曾采访过一位珞巴族的老奶奶,她在酒醉后讲述的那些她童年时代部落之间互相仇杀的血腥故事,让我不寒而栗;她讲述的传说史诗和吟唱的古老歌谣,也让我们包括她的后代无法理解。我们虽然和她坐在一起,但是真的能理解她吗?她紧闭的双唇后面,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如果她故去,这些故事是否会随她一同彻底消失?还有一位老司机,当我问他亡妻的生日时,他摇摇头,说这是属于死者的秘密。在这些人平凡的外表后面,都有着宏大的迷宫,别人无法进入,甚至他们自己都会迷失在其中。更不要说其中还横着各种障碍,例如语言不通,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感受不同。他们犹如浓雾中的庞大战舰,静静地驶过我的身边。

    如果说这是因为陌生,那么对于熟悉的人,却也依然如此。有人说过,住过三天的地方可以说上一辈子,住过一辈子的地方却连三句话也无法说出来。我们最亲密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父母,可是又能如何讲述自己的父母呢?我的父亲有一次不经意地聊起他在坝上当兵的历史,说他所在地方有个地名叫做野狐岭。这个名字让我目瞪口呆,因为这就是历史上蒙古人彻底击溃金国主力的史诗战场,也是我一直想去游览的地方。我这才发现,我对父亲的了解有多么少。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拉萨。我在拉萨只不过生活了两个多月,却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拉萨的神秘和深邃。有人说拉萨河边的群山就像是一页页的书,在我看来,那是没有文字的天书。白色的石墙上黑色的窗口,鸽子飞过的倒影和叫卖的声音,交错回环的小巷,就像永远旋转的转经筒,讲述着众多故事。我常去的甜茶馆里,每天都有一些阿妈坐在那里。她们都是老拉萨,对这座城市有众多的记忆。你可以从她们的眼眸中读得出来,但是要将这些记忆慢慢地梳理出来,却需要极大的精力。

    所以我只能继续努力,去理解这无字的天书,去闯入广大的迷宫,倾听时代和历史的交响,这是记者的幸运和职责。

    2012年6月7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