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大昭寺悟佛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刘建民
分享到:    

    

    随援藏工作队进藏以来,我几次到达圣城拉萨,却总是脚步匆匆,很想去参观一下著名的大昭寺,都未能如愿,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我陪朋友到圣城拉萨去参观,终于有幸拜谒了古老神秘的大昭寺。

    站在大昭寺广场上,只见文成公主亲手所植的“唐柳”在春风中摆动着婀娜的身姿。正门入口处“唐蕃会盟碑”历经千年依然肃立。碑文记载:“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它清晰可见的文字见证了藏汉自古就是一家的历史渊源,它坚挺屹立的风姿象征着藏汉民族团结坚不可摧。

    大昭寺修建于七世纪中叶,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一座土蕃时期建筑。松赞干布率众迁都拉萨的时候,这片由八瓣莲花山环围的平原中间,好似一个巨大的魔女仰天而卧。文成公主占卜后认为:在此处建寺可以镇魔。史书载:“为了使仰天躺在地上的女魔受控制,人们在她身上钉了12根钉子用以固定。”这12根钉子相传就是现今大昭寺主殿内的12根柱子。

    大昭寺是松赞干布为供奉尼泊尔赤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像所建,它北边是文成公主的小昭寺。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带来一尊释迦牟尼12岁鎏金像,原来供奉在小昭寺,金城公主将它移到大昭寺,也由此使得大昭寺的地位更加显贵。

    寺内由神殿、回廊、庭院和僧舍等几个部分组成。神殿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它的精华所在。它的平面是个方形坛城模式,加上中间的天井,大约8000平方米,神殿正中最显要处是释迦牟尼佛殿,此殿比周围高大许多,供奉着那尊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坐像。坐像高1.5米,体态丰满,表情亲切。释迦牟尼佛殿两旁是无量光佛殿和强巴佛殿。左边一排佛殿的正中,是供奉赤尊公主从尼泊尔带来的由八大门徒簇拥的释迦牟尼不动金刚身的佛殿。右边一排的正中,是千手千眼观音佛殿。其它4所佛殿所供奉的也都是释迦牟尼或他的化身。

    二层西侧的法王神殿特别引人关注,殿内塑像均是依照人物原形塑造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以及大臣禄东赞、吞米桑布扎塑像,他们慈祥和善、神态威仪。

    门楼里有一个宽阔的露天庭院,这里是举行法会的地方。四周有转经回廊,因四面绘满千佛壁画而称千佛廊。回廊内侧,有一圈精巧的玛尼轮,这里就是著名的“囊廓”。“囊”意为“家”,即“家里的转经路”。

    从大昭寺金顶可以遥望远处的布达拉宫。大昭寺金顶在布局上意在突出释迦牟尼,此殿的金顶不仅建造得最高大,上面的雕饰物也有意做了区别。四个金顶四角雕着的摩羯鱼和火焰珠宝,金顶前面的金色法轮和两只卧鹿,无不衬托出大昭寺的雄伟神奇。

    我们请一位藏传佛教研究协会会员作导游。在他详细的解说中,我们不仅知道了大昭寺悠久的历史,也懂得了一些高深的佛法,这使得我对“3·14”事件中一些不法僧徒的所作所为是匪夷所思。

    佛门弟子既然皈依佛门,就应该遵守佛教“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基本教义,怎能干下打砸抢烧的滔天罪行?佛教强调诸法空相,反对任何“分别心”,“身静、口静、心静”是佛教修炼的重要前提,作为受信徒顶礼膜拜的僧人,为什么不潜心修法,而是走出佛门清静之地,丢掉手中的念珠,拿起石头、棍棒?“道品楼观,以戒为郭”佛教诸乘诸宗,皆以持戒为根本法门。在藏传佛教中“五戒十善”、“七戒”、“十戒”等诸多戒律中,其共同基础就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等四条基本的戒律,僧人一旦犯下这四条戒律,就是犯下重罪。

    拉萨“3·14”事件中不法僧尼的疯狂行为,充分证明了这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的破坏活动,这表明佛教已经完全变成他们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工具和迷惑世人的外衣,使达赖集团在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暴露无遗。

    佛法说:“以慈悲为怀,以利他为本,以弃恶为宗,对上护持国度,对下利民度众”,达赖集团背叛祖国、与民为敌,违背了“护持国度,利民度众”的佛法教义;佛法的宗旨是“止恶扬善,慈悲平等,慧观缘起,无常无我”,达赖集团祸害百姓、殃及无辜,违背了“不伤害众生”的佛法根本。

    佛教是以弘扬道德与仁爱为教法的宗教。长期以来,一些爱国爱教的宗教人士“用慈悲之心,感化冥顽,拯救迷者;以正义之举,除恶反邪,去伪匡正”,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安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达赖集团梦想复辟反动的封建农奴制度,与西方反华势力沆瀣一气,颠倒黑白、蒙骗视听、犯戒背祖、残害无辜,但新西藏的进步发展已为世人所公认,建设富裕、文明的新西藏已成为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与追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企盼,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不可能得逞。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