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叮铃铃……”电话不停响着,我赶忙放下手中正在洗的海带,三步并两步拿起听筒:“喂,哦,是扎西啊,哎呀,恭喜您啦,玉珍已大学毕业啦,什么?已经分配工作了,太好了!好的,我一定抽时间去您家玩,好哩!再见。”我自言自语说道:“时间真是过得快呀,玉珍一晃就大学毕业了,这孩子真是有福气呀!”而往事让我陷入了久久沉思中……
有人说,现在,社会上一些人在对金钱的追求中,在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中,拐进了偏道,淡化了信仰,淡忘了理想,私欲膨胀,变贪了;纸醉金迷,变花了;得过且过,变懒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正在荒凉。
真正的道理责任如空气那么重要,又像空气那么平常。让人感觉不到存在的空气,是最好的空气,让人感觉不到存在的道德、责任,则是最好的道德、责任。我认为这话说得太现实了,太对了,但我也承认说这话的人是指一些人,而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有爱心的,既讲道德也懂责任感。
2006年,我当时在拉萨市计生协会工作,为了尽快争取到“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项目,我和计生委曲珍主任于2006年11月份赴北京。那是我第一次去,连方向都搞不清楚,更不要说哪条街怎么走了。白天冒着严寒,顶着风雪,不厌其烦向同行们学习项目申报程序,晚上跪在地上,或趴在床上,填写贫困母亲的基本情况,诸如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子女数、年收入,拟开展什么项目等等,当招待所的工作人员来打扫房间了,我才伸伸懒腰,之后随便喝点稀饭就上街去打字。三天后我终于递交了项目申报资料。
返回拉萨后,我们立即到各个地方宣讲“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项目的宗旨:治穷、治病、治愚,以小额贷款在3年之内扶持贫困家庭逐步脱贫,走上富裕。经过充分调查、家访、核实,1997年,拉萨市计生协会、拉萨市幸福工程组委会首次为5位贫困母亲发放了3.5万元小额贷款。后来,我为即将辍学的一些农牧民学生捐款3.4万余元,这其中一名学生就是玉珍。5年过去了,玉珍完满完成学业,我付出的心血换来了她的幸福。我能不高兴吗?
幸福工程在高原大地开花结果,已经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祝福老百姓幸福再幸福,吉祥安康,扎西德勒!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