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诗堪称经典,而宋代则是以词取胜。在词的海洋中,涌现出了大量女性词人创作的篇章。这些女性词人为宋词的发展奉献了独特的艺术创作灵感,其中有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等。为什么单单在宋朝,女词人会争相涌现并写出令人惊叹的词作呢?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其良好的家庭教育。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的熏陶,是宋代女词人创作杰出的原因。例如女词人李清照,郑振铎评价她“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她的出名不是偶然,其创作成就与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离不开的。其父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官居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王状元拱辰的孙女。良好的家庭背景使她能够结识诸多文人墨客,并受他们弄文的同化。她所受的教育,是一种全面的“人”的教育,而不是狭隘的“女人”的教育。李清照家境优越,她的童年充满欢笑,一直接受贵族式的教育,从小衣食无忧,让李清照成长成一个俏皮可爱的少女。她少年时词作中的形象就是她的缩影,描写的场景总是妙趣横生。例如其代表作《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这首词,为我们构造了一幅清新秀丽之境,向我们展现出一个活泼可爱、对凡事都有着新奇感的少女形象。这样愉悦调皮的场景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描绘得如此逼真。
如果说李清照是上层妇女的代表,那么朱淑真就是中层妇女的典型。她生于仕宦之家,其父曾宦游浙西,是读书之人,十分看重文学,家中藏书颇多,家境较殷实,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对朱淑真的创作起到积极作用。由于朱淑真的作品大都失传,无法得知其少年所作之词,但其肯定受到了父亲书生之气的熏陶,这都为她以后的创作做好铺垫。
至于那些流落于乐坊的歌妓,大都因为家庭贫困而被卖入坊中,她们属于社会下层女性,但身在街市之中,为了生存的需要,她们勤学诗画,扩充自己的内涵。坊中歌妓也算是从小就接受关于词作方面的教育,其中不泛词作佳人,如较有名气的吴淑姬,曾当堂作出《长相思》:“烟霏霏,雨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这写出了自己虽处境艰难,却像梅花一样傲立枝头,不怕风吹雨打的境界。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