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军人本色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朱海东
分享到:    

    离开军营30多年了,但我却时时想起那段令人难忘的戎马生涯。

    我曾经当过兵。虽然五年的军旅生活,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它对我一生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心中永存。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个冬天,年仅16岁的我,在同龄人羡慕的目光中走进了绿色军营。从小就羡慕英雄的我,对军队的理解仅限于挎着冲锋枪巡逻放哨或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我们一群农村娃一下子被拉进了长白山区的林海雪原之中。部队的驻地如世外桃园,既没有城市的喧嚣,也没有乡村的热闹,除了皑皑白雪和茫茫林海,见不到军营以外的任何人。

    部队的艰苦更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吃的是苞米和高粱米,两天才能吃上一顿细粮;蔬菜也是从外地运来的冻白菜和冻土豆,有时遇到大雪封山,连这些也吃不到,每顿只能分一勺炒黄豆。住的是工程兵留下的简易房,虽有火墙和火炕,下半夜还是冻得瑟瑟发抖。最不习惯的还是它的奇冷,一年有八个多月的冬天,最冷的时候气温能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我们还得正常的训练、施工。训练也是高强度的和近乎实战的,每次训练都累得筋疲力尽。而施工更是累人,百斤重的水泥我在家时连扛都没有扛过,在部队每天都要扛几十袋,其繁重和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训练和施工之余,我们还要搞开荒种菜、种土豆、养猪等农副业生产。

    面对艰苦的条件,我后悔过,彷徨过,也流过泪水。班长看出了我的心思,及时找我谈心,教育我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工作,迈好人生的第一步。排长除了在各项工作中对我传帮带外,在生活上也无微不至地关怀我。指导员对我也是一副古道热肠,我上山砍柴时不慎跌倒,扭伤了脚脖子,他安排卫生员给我治疗,并把饭送到我的床头。他从档案中看出我在家乡时,曾经在报上发表过文章,就安排我担任连队的文书兼搞通迅报道工作。在首长和战友们的帮助下,我及时端正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尽快融入了部队这个集体行列,适应了艰苦的环境条件,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因完成工作任务突出,在连队不到一年,我就被调到部队的政治机关从事文学创作和新闻报道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孜孜不倦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写稿,年均发稿量百篇以上,受到了政治部的通令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几年的军旅生涯,终于把我从一个幼稚的农村孩子,培养成一名性格鲜明的当代军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由于部队精简整编,最终我还是含泪离开了军营。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是军营让我知道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是军营让我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和温暖是军营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力量的凝聚、是军营给了我生活、工作的能力,是军营练就了我雄壮的体魄、是军营培养了我坚强拼搏、勇敢前进的品格、是军营培养了我高尚品德,是军营给了我丰富多彩的人生!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