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般单位的大院都有很大的占地面积,我父母的单位也是一样,所以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家的温室大棚,夏天是种些西红柿什么的,到了深秋,家里的温室都种上了“当家菜”大白菜,而大葱是最耐寒的,整个冬天,温室里的大葱都会长得郁郁葱葱,要吃时尽管摘就是了。
记得那时,我家还种了一片洋姜,每到秋天收获时,就是家人最开心的时候,五个兄弟姐妹跟在父母身后,忙前忙后地挖洋姜。母亲手巧,把洋姜分类,一部分腌上一部分泡上,然后挑选大个的炒了,很好吃。
那时候,父母单位的大院里,有四分之三都是空地。单位就把其中的一半围起来,并设立了本单位的蔬菜生产队,单位职工的吃菜问题就靠这支蔬菜生产队来解决。茄子、辣椒、西红柿,在拉萨凉夏的气候中不怎么能生长,这些蔬菜都被种在了温室里。
据一位和我有着同样经历的同事说,他父母单位房前屋后的地都包给了各科室种菜,收获的一小部分自留,大部分无偿上交给食堂。很多勤快的人家还开自留地,只需要找块空地自己耕耘就可以了。
为了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彻底解决吃菜难的问题,从1990年起,自治区每年拨出500万元专款,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蔬菜生产基地。
如今,当年那储存冬菜的繁忙与遍地菜窖的景象已再难见到,丰富的美食佳肴也成了家常便饭,各种蔬菜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主角,从主要吃牛羊肉,到只有土豆、萝卜甚至脱水菜,再到如今的各种丰富的时令蔬菜,甚至反季节蔬菜,我们的生活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那些伴着储冬菜的温馨往事时时让我怀念,那景象,也成了不少人的永久记忆。读者萍萍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