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洋河咆哮着从门前经过,奔腾不息地流向远方。
世代生活在大山深处达吉村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
村东头的德吉,老伴早逝,虽年过七旬,身板还挺硬朗,不幸的是一年前患了老年性白内障而双目失明,行动不便,出不了门,整日只能呆在家里。
老人双目失明后,心想这辈子就完了,原本温和善良的她变得古怪而绝望,性格急躁、爱发脾气,让全家人难以琢磨和接受。为不让老人生气,家人只好围着她转,像哄小孩子一样。即便如此,稍不注意还是一阵责备。
“嫫啦,我是次仁,昨天跟着爸爸去了县里,爸爸特意为你买了喜欢吃的酥饼,叫我送过来。”已5岁的次仁说着,把酥饼递到太奶奶的手里,转身到屋外和小伙伴们玩耍去了。在偌大的客厅里,就剩老人。
“酥饼?”老人急忙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因酥饼装在塑料盒子里,老人急于想把它撕开,无奈之下,就用最古老的办法,牙齿咬,但折腾了大半天就是撕不开。因眼睛看不见,再加上着急,一气之下,把整盒酥饼狠狠地掷到地上,站起身来回在宽敞的房间里不停地大声叫嚷,用手杖狠狠地在地上敲着。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老人大声喊道。
这时,两岁多的重孙达瓦手里抓着糖,蹒跚着从外边走来。
“嫫啦吃糖!”稚嫩的声音由远而近。
达瓦走到太奶奶跟前,用小手轻轻地摸了摸,老人的气就已消了一半,随手把达瓦搂在怀中。达瓦把糖塞到老人手里,另剥了一个递到老人的嘴里。
老人吃着糖,不停地用手摸着达瓦的脸和整个身体。
“好孩子,要是眼睛能看到,那该多好啊!你长这么大,不知道长得啥样?让我的眼睛重见光明,看看重孙长得啥样,看看新盖的二层楼房……”
一天,老人刚吃过早饭,家里来了一群身穿白大褂的天使。村委会主任介绍说,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等数家医疗机构联合组成的高原白内障复明医疗队。今天特地来到村里,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诊治。
医护人员认真检查后,对拉姆说道,老人虽失明一年多,但眼底病变不大,身体也好,经过手术,有复明的可能,建议老人到地区医院高原白内障复明医疗队再做进一步的检查。
“老人家,请相信我们,虽不敢打保票,但通过手术,复明是有可能的。”领队耐心地向老人介绍着。
客人走后,老人高兴得像孩子一样,不停地问女儿拉姆:“啥时动身到地区医院?”
拉姆耐心地向老人解释到:“等通知吧!”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一天清早,一辆印有中国高原白内障复明医疗队的白色依维柯车缓缓地停在老人家的门口。在拉姆的陪伴下,经过近3小时的行驶,老人住进了地区医院干净的病房。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老人符合手术条件,即日手术。
手术那天,老人特别激动,起了个大早。不一会,医护人员用轮椅车把老人缓缓地推进手术室。
手术室外的拉姆,是那么地忐忑不安,目不转睛地瞧着手术室的指示灯。平时,半小时一会就过;可今天,怎么这么漫长,真是煎煞人!
20分钟过后,指示灯熄灭,门打开,老人被护士推出。只见老人眼睛上蒙着纱布,平静地坐在轮椅上。拉姆一个箭步上前,接过老人。
“手术成功!”护士微笑着告诉拉姆。拉姆悬着的心放下了,脸上露出了几日来难得的笑容
“谢谢门巴!”拉姆不停地感谢。
“阿妈,疼吗?”拉姆低头在阿妈的耳边关切地问道。
“一点都不疼,眼睛只是感觉凉凉的。”老人回答。
两天过后,是揭纱布的日子。这天早上,整个病房异常的安静。在人们的注视下,蒙在老人眼睛上的纱布被一层层解开。待最后的纱布被护士取下后,那位领队已站在老人的眼前,用右手食指引老人向前看。
短短几秒钟,人们屏住了呼吸,空气仿佛就要凝固了。
“我看见了!我看见了!”老人忽地一下站起来,一把拉住医生的双手:“谢谢!谢谢!共产党派来的门巴是活菩萨,治好了我的眼睛,我要一辈子记住党和政府的恩情。”
两岁多的达瓦走到老人跟前:“嫫啦,我是达瓦,自长这么大,你都没有看见过。”
老人兴奋地拉过他:“看见了,好孩子,都长这么高了”。老人喜极而泣,激动地流下泪水,惹得在场的人也都纷纷抹着泪花。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