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总想对自己在西藏的工作做个总结,但苦于文字水平有限,总是止于想象,终究不能成文。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总结一下自己是怎么来到西藏,又是如何与西藏检察结缘的。
2005年5月10日,我在江苏省江阴市办完事,途经上海乘机返回北京。我在机场候机时,浏览了母校北京大学网站的新闻,得知学校正在招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北京对口支援的是内蒙和西藏。
西藏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看到这条消息,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尽快报名,作为志愿者,到西藏去服务。”那一天,我从江阴回到北京住所时,已是晚上23时许,离志愿者报名截止时间不足1小时,我考虑再三,赶在截止时间前报了名。
第二天,我的思想产生了波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是否正确?我是否能够放弃现有的高收入工作,到条件艰苦的西藏去服务?
我没有与远在闽北农村、思想相对封闭的父母商量,而是打电话将我的选择告诉了在家乡县城工作的大哥。大哥没有立即表态,说考虑两天再说。
5月14日,查看的网络信息显示,我已被西藏自治区林周县人民检察院“对接上”。我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大哥,他说:“还没有见过行政效率这么高的,现在你只好去西藏了,志愿服务一年,立即回来,爸爸、妈妈一定不会同意你留在西藏的。”为了减轻对家庭的愧疚,我于5月下旬辞去了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回到家中陪伴父母。看着两鬓斑白的父母,直到离开了家,我也没有勇气向他们说出要到西藏志愿服务的实情。
在办理了一系列手续后,我于2005年7月22日来到了西藏。25日,到了志愿服务单位——拉萨市人民检察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也正是这一年,改变了我的一生——我从此与西藏结缘,成为真正的西藏人,成为真正的检察官。
我并没有被安排到林周县人民检察院,而是留在了拉萨市人民检察院。他们告诉我,由于发电不正常,每到天黑,他们只得早早上床睡觉……在后来的志愿服务座谈会上听他们发言时,我流泪了——不仅为他们坎坷艰难的经历,也为单位给我提供的良好环境而感动。他们所经历的,是我无法想象或人生在于选择的。
如果当时我去了林周县,我可能耐不住那里的寂寞和艰苦,早就离开了西藏。在拉萨市人民检察院志愿服务一段时间后,我才真正领悟到,生活的内容和过程远比形式重要。在这里,我可以把工作与生活区分开来;在这里,我学会了享受工作与生活的乐趣,我拥有了工作取得成就和快乐生活的幸福。逢年、节假日时,我可以找个甜茶馆,轻松地喝着甜茶、吃着藏面,或者约上好友,来到我那充满生活气息的宿舍,痛快地聊天到黎明……
在这里,人际关系变得和谐、自然、简单且有人情味。藏族同胞的淳朴与善良,使我体验了久违的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藏族同胞宽容、豪爽、真诚、对生活充满着希望,既不浮躁又不消极。我想正是藏族同胞人性的光辉和魅力,才使这片高天厚土如此充满着生机和魅力。
从此,我喜欢上了这里,并喜欢上自己所从事的检察公诉工作。在法庭上指控犯罪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一种骄傲和自豪感从心中油然而生。
在志愿服务快要到期、面临去留的选择时,我却犯了难——我知道,父母一定不会同意我留在西藏的。在他们的眼里,我是家中最有出息的孩子。当时,我还有3个妹妹在读书。他们认为,我理应回到他们引以自豪的北京,或者是回到老家县城在他们的身边工作。
在我抉择两难的时候,院领导和同事们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加之我对西藏和检察事业的酷爱,我最终选择留在西藏工作。
初来拉萨时,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一年的西部计划志愿服务,会使我同西藏和西藏检察工作结下如此深厚的感情,会对我的一生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以致会改变我人生的轨迹。人不能只讲物质待遇,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上的追求。西藏需要我,这里有我的舞台,有我发挥才智和能力的地方。经过一年的志愿服务,我发现,我已经离不开这里了。
办公室窗外不远处是一座高山。工作之余,我常常凝视着山顶上的积雪,思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人,老西藏人“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壮举,像看电影似的在我脑海中再现。
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我想只要努力工作,干出一番成绩来,总有一天,父母会理解我的。无论将来怎样,在西藏的检察工作生涯中都会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伴随我的一生。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