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晚8时多,还没踏进拉萨童嘎语言学校的大门,夹杂着汉语、藏语和英语的朗朗读书声,已从不同的教室,传至耳边。
在一个英语班里,学生们在用英语分组讨论,表情认真专注,他们在模仿各种情景进行对话。还有计算机课,老师从最基本的键盘认识开始讲起,年轻学员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操练。课后与学生交流,其中有工作上的需要,也有业余兴趣所至。
为了尽量不打扰学生上课,我征得副校长洛桑的同意,专门与汉语班的学生进行了交流。在童嘎语言学校学汉语的,主要是藏族年轻人,他们一般白天工作,晚上过来进修。根据学生的水平,汉语班分为低、中、高三级。在其所教的汉语中级班里,副校长洛桑笑着说:“那就把学生交给你了,你们聊吧!”与学生交谈中得知,汉语中级班的学费,4月480元,一次交完,学完一册人教版的汉语文书,现在上的是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生之前都没怎么上过学,现在一般是在酒店、餐厅、茶馆当服务员,也有自己做生意的。
格桑央金是1989年生的藏族女孩,家在日喀则,在家排老三,两个哥哥都读过书,妹妹在上大专,就她没上过学,因为家里农活多,要放羊什么的。现在拉萨消防宾馆当服务员,工作都要用汉语,只得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从最基础,即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开始学。如今虽然已学到中级班,但还是觉得远远不够,日后要再学五年级的语文,一直往上学,直到高级班,即初三汉语水平。在晚上,这边不上课的话,她就到江苏路一个电脑培训中心参加一个综合班学电脑,主要学基础电脑知识,打字、上网、QQ、发邮件、玩游戏之类的。除了工作上的考虑,还有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工作之余与其他年轻朋友可在网上聊天,看新闻之类的。
同样进行汉语学习的江呷是个藏族小伙子,来自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一个农村,较腼腆,但名字写得很洒脱。问及年龄和出生日期,只知是25岁,不大清楚自己哪年出生。现在自己做生意,在八廓街开了一间售卖工艺品的商店。之前因为家里较贫穷,没读过书,自己开店后,过来买东西的汉族人较多,觉得自己的汉语不行,长期如此,会影响生意,就主动报名过来学习,从一年级开始学,现在是中级班,还准备上高级班。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感觉还不够,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汉语渐生兴趣,自己想学多些。学校的老师授课有一定的针对性,如江呷,除了学习汉语文课本上的内容,老师还专门用汉语为其讲了哈达、藏传佛教等基础知识,毕竟江呷做的是工艺品生意,对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基本理解是必需的。
据学校的创办人兼校长丹增顿珠介绍,童嘎语言学校是在西藏自治区白天、晚间同时开设藏、汉、英三种语言和数学、计算机课程的第一所民办学校,是在我国藏学专家东嘎·洛桑赤列院士的亲切教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之下成立的,自1997年学校创建以来,由当初仅有十几名学生的学校,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上千名学生的具备一定规模的民办学校。学校坚持不懈地为社会各阶层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为失学者、待业青年提供廉价学习机会的同时,也为中小学生创造了舒适的补习环境,特别是对残疾人和家庭困难户的子女减免了学费,这部分学生目前占学员总数30%,而且对特困生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补助。在采访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藏族学生证实了这一点,说自己是免费学习的,因家境困难,之前没上过学,希望通过学会汉语而找到一份谋生的职业。
十几年来,童嘎语言学校一直坚持自给自足的办学原则,从未接受过任何组织或个人的资助,校长丹增顿珠认为资助可能会影响学校的独立性,他希望能充分的让自己的教育思想落地。在最困难的时候,校长依靠旅游、房地产开发等其他收入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从没拖欠过教师工资,还想方设法解决教师的住宿问题,并为教师购买保险,以解决教师各种后顾之忧,使他们全力以赴投入教学工作。
建校以来,童嘎语言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两万多名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其中50%具备英语国家四级的水平,10%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高等学府。还培养了很多国家级的导游及中小学的优秀教师,目前西藏自治区语言类培训学校的英语教师70%为该学校的毕业生。此外,社会各阶层的工作人员通过在校学习,掌握了一门外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占据了优势,并取得了佳绩。
学校课时安排分白天班和夜班,夜班主要在周一、三、五晚。据介绍,当晚夜校学生一共100多人,共8个班,不太固定,最多时有200多人。夜班的生源构成主要有几种:在拉萨打工的年轻人,之前没上过学,因工作需要而补习汉语或藏语,主要为藏族青年,还有就是参加计算机培训的;在中考和高考当中的落榜生,主要培训方向为英语;各单位干部职工以及中小学教师,由于工作需要而进行英语补习;需要补习英语、数学的中、小学生。
学校现有老师20个左右,专职15个,兼职5、6个。学校有汉语班、藏语班、英语班、数学班和计算机班,分别分初中高级班,初级是扫盲,如汉语班,1到3年级为初级,中级是4到6年级,高级是初一到初三。“学完高级班,汉语应该问题不大,可以应付一般工作上的需要。”副校长洛桑说。
当晚9时,学生们下课了,一群群的年轻人在我身边走过,朝气蓬勃,大家争着向我问好。汉语班的学生亲切地说:“老师,你要再来看我们啊!”英语班的学生大喊:“nice to meet you!”“Goodbye!”“see you next time!”藏语班的则大叫:“扎西德勒!”
拉萨的夜晚,除了朗玛厅、KTV、酒吧、夜市的众声喧哗,八廓街、宗角禄康等公园青年人花前月下的私语,还有,追求知识与智慧的夜校里的朗朗读书声……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