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无音之弦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吴伟
分享到:    

    有人说,这个时代不需要抒情,抒情就像恋人口中的甜言蜜语一般苍白。本版编辑试图让笔者在此解释自己的音乐品位,但苦思半天,实在想不出个所以然。音乐本身浩如烟海、无穷无尽,让任何人去解释音乐都将勉为其难。如果非设个限制—一名记者的音乐品位(其实毫无联系)以慰大众的好奇心,笔者希望此文不至让大家太失望。    

    傲慢那些用心雕琢的作品是种罪过,无论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虽说大学里是眼泪使我极不情愿离开了自己一手参与组建的摇滚乐队,但必须得声明笔者并非所谓“愤青”。2001年当我来到拉萨,满街走着哈韩哈日族的小青年,我的心一直沉到了脚丫子上。有趣的是生活中你常能找到些许原生质的冲动。街头快乐的藏族三轮车夫引吭高歌时,情不自禁想起Enigma第二张专辑Return To Innocence(返朴归真)中曾令我思绪飘扬的清冽女藏音。拉萨犹如英国作家托尔金笔下《魔戒》中的霍比顿,远离喧嚣的大都市,宁静祥和得感觉自己置身世外,远离阴影……在此聆听音乐是另一番心态。几年间,我承认真正感动过两次:一次是2001年拉萨新年音乐会上演奏的施特劳斯的“埃及进行曲”,第二次是深夜里爵士乐版的“T his  Mas  querade”(假面舞会)飘进耳中。如今,笔者不会再像前年在拉萨一个尘土飞扬的音像店瞅到Pavarotti(帕瓦罗蒂)和B eatles (甲壳虫乐队)时认为是“奇迹”了。    

    现在的我莫名喜欢《黑客帝国》中后现代的灰黑色氛围,音乐象Matrix 般虚无,却主宰一切。某天,在听Metallica(金属制品乐队)那首“The Call Of Ktulu”(克图鲁的召唤)时,内心却响着“梁祝”的旋律。有一种感伤,平静、从容,再没有任何的疯狂。时间终会改变每一个人,同时也会让生活逐渐成为一道不明色彩的幕布,从头顶缓缓下降,随后遮住一切。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