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关怀的力量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周 熔
分享到:    

    

    我的老伴李文珊同志已近耄耋之年,健康状况欠佳。说来也怪,他明知精力不济,却偏逞强。年前,在编辑、出版一套三卷本《李文珊文集》后,便着手整理40多年前在西藏当新闻记者时,收集的谚语、俚语和比喻之类,将它编成书稿。他像一座生锈的挂钟,却从不停“摆”。这也许就是“老牛已知夕阳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缘故吧。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今年元月8日中午,他突然便血,血色素猛然下降至6.7克。此刻,河北省人民医院不敢立即做“镜检”,寻找出血部位和原因,便先止血、输血,要求病人禁食3天,直到第4天才让喝点不含油性的米汤。当时,老爷子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病灾给吓蒙了。有气无力地对我说:“以前,不重视消化道疾病, 要接受教 训啊!我倒不怕死,只是有些事没做完……”

    今年元月11日下午,省老干局长通知我,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同志要来家,看望李文珊同志,让他做些准备。我放下电话,思绪很乱,心想,中央领导同志看望,难逢难遇,不能错过,可眼下,老伴躺在医院,身体如此虚弱,万一在谈话中,过于激动,造成大出血,怎么办?同医生商量,采取应急措施,又恐兴师动众。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按兵不动,仔细观察,如果病情尚无好转,只得向上禀报,另行定夺。第二天,情况终于好转,病人的血色素上升,证明流血被止住。我这才向李文珊同志转达了老干局的通知。他听后,异常兴奋,彻夜不眠,一直喊着要出院、要回家。在医院陪床的小儿子感到无奈,便打电话给我,要我做他爸爸的工作。我深夜2点赶到医院,好劝歹说,才使他暂时安静下来。我不敢相信,好端端的一个人,为什么如此地缺乏理智。

    李文珊同志让秘书孙海青从家里取出一套“文集”,试着在一张白纸上写“习近平同志教正”的字样。今年元月13日傍晚,老干局又通知,习近平同志刚从西柏坡回到石家庄,可能晚饭后过来。李文珊同志向医院请了两小时假,回到家里,秘书建议他,“主席的‘签字’,最好免了”。(李文珊同志曾担任河北省政协主席)他担心写不好,会对来者“不尊”;对自己也有点“损格”,可是,李文珊同志很执拗,一定要写。我便想了个法儿,先让他喝碗平时喜欢的“面疙瘩汤”,再扶他端坐在一张长方桌前,开始试写。没想到,这时,他拿起常用的“派克”钢笔,一气呵成地写出工整的赠书签字。

    掌灯时分,李文珊同志早在门口站着,翘首等待贵宾的到来,全然忘记自己重病在身。

    一会儿,习近平同志一行在省委书记张云川、省长郭庚茂的陪同下,冒着刺骨寒风,来到我们家。他和李老热烈相拥,走进屋里,亲切地握着我的手:“阿姨,你好”。我家客厅不大,坐10位客人,显得满满当当。我请习近平同志上坐,他却指着身边一张旧沙发说:“这不是很好吗?”,说完,便坐了下去。李文珊同志坐在他的右边,仅隔一张小茶几。看得出,大家都很快乐,像久别重逢的朋友,高兴地如数家珍。李文珊同志说:“我们除在河北有接触外,我还在福州见过你,我们一起参观过宁德的文化馆、大新华书店,观看‘夏季文艺晚会’,一些当年南下的太行山老同志留在福建,安家落户了。他们在晚会上表演丰富多彩的节目,实在感人……”大家沉浸在愉快的回忆中,谈话内容异常广泛。他们谈到了西藏,习近平同志问:“胡锦涛同志在西藏工作时,你在西藏吗?”

    “我是1986年离开的,在西藏工作了27年 。”

    “身体怎么样?”

    “不成啦,病痛多,浑身无力。”

    “什么病?”

    “帕金森、心脏病。”

    我见老伴说话有些困难,便补充一句:“他的病,主要是长期在西藏,大脑缺血缺氧造成的退行性病变;有帕金森症状,但也不是单纯的、典型的帕金森。”

    “在高寒缺氧的西藏工作了27年,太不容易了……”在座的张云川同志感慨地说。

    习近平同志说:“今天来了中央和省里组织部门的同志, 您有什么困难,尽管提。”

    我们无言以对,便把话题叉开,心想,支援西藏,建设边防,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当年,我们不去,换作他人,也会去的,不足以挂齿,何况,美丽的西藏,勤劳、善良的藏族人民哺育了我们,给了我们多方面的“滋养”。只是感到,离开西藏20多年,虽已时过境迁,中央领导同志如此地在意“老西藏”,倒叫我们受宠若惊。

    这时,我的小儿子提一套《李文珊文集》走进客厅,送到习近平同志手里。他说:“这是我爸60年来的脚步声,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文字写的是在西藏工作生活的经历,请习书记指教。”习近平同志展开一本书的扉页,看着上面一行黑体字,念道:“献给故乡青少年一代”,然后,高兴地对我们说:“好,我一定拜读”。

    与习近平同志一行握别后。老爷子一反往常,嗓音也提高了几度。他转过身,对家人讲:“走,回医院”。

    第二天清晨,秘书电话告知,“主席昨晚睡得特别香”。这时,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作为老伴,说什么好呢,但愿他能继续保持这种精气神。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