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我的高原生活

2015年03月21日 11:24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熊 征
分享到:    

    西藏,

    那片遥远的地方,

    当你不熟悉她的时候,

    她是如此的荒凉,

    当你熟悉她的时候,

    她早已成为你的故乡。

    父亲曾是一名高原军人,作为一名工程兵在青藏高原工作了10年,直到上世纪70年代修格尔木至拉萨输油管道时手部受伤落下残疾才复员回到湖北老家。从小耳濡目染,听父亲讲一些当年在西藏的故事。至今令我难忘的是,父亲每次讲到西藏时的眼神——带着深情与眷恋,全然忘记了当年留在高原上的断指以及高原留给他的一身疾病。当我大学毕业放弃内地大城市的优厚待遇,毅然选择进藏时,父亲笑了。但也有人很难理解地问我,为什么去西藏工作时,父亲却很骄傲地回答:“子承父业,那是我们家与西藏的缘分。”临行时,父亲只说了一句:“去吧,不用担心,比起我那些牺牲的战友,你是幸运的!” 于是,2004年8月,独自背上行囊的我,向那向往已久的雪域高原进发了。

    下飞机后,从贡嘎机场到市区沿着拉萨河前行,水流山转,蔚蓝的天空、波光粼粼,杨柳葱茏,高原风光让我激动而兴奋。到了拉萨市区后,发现单位安排的住所居然就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之间,且离两者距离都不足300米。电视中经常出现的画面、出门就会映入眼帘,激动之后又悸动起来。当然还有痛苦,头痛欲裂,胸闷气短,严重失眠……一晚没有睡着,那是在夜里如约而至袭击我的“高原反应”。早上起床,首先感觉到的是心脏像大学时踢完一场球后一样急剧的跳动,接着鼻子感觉异样,一摸,流血了——这是高原的低气压和干燥让毛细血管膨胀易碎造成的。没想到的是,这种鼻血每天早上起床后会照例流上一回,至今,持续了近5年。再接着,下床后,我感觉脚像踩在棉花糖上,头重脚轻使不上劲。尽管如此,还是兴致勃勃地去逛了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几年后听过一句话:刚进藏时的那种感受最真实,也能最直接地体会到高原气候对身体的摧残。

    2004年12月,我赴后藏日喀则办案。越野车沿雅鲁藏布江畔逆流而上,夕阳正在前方,我们向西追逐着落日的余晖行驶在广袤的高原上。珠穆朗玛、希夏邦玛峰等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海拔8000多米以上的雪峰正舞动云纱,向我召唤,这一刻,时间仿佛停止了。晚上,我们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一个被称为风口的地方设卡。那一夜,刻骨铭心的冷包围着我。在和同事换班后,我直接扑向旁边的一个正烧着牛粪的炉子,而那可怜的泥炉子因为我的热情拥抱都快被挤碎了。办案回来的路上,同行的一位老警察告诉我,对于拉萨海关的那些前辈来说要走崎岖山路办案,在严冬腊月蹚过五条冰冷的河流追缉嫌疑犯,在高原山口爬冰卧雪一个月,饿了吃糌粑是常有的事……此时,看着窗外时而闪现的黄羊,我想起那部名叫《可可西里》的电影。

    4年后,我又一次去日喀则地区执行奥运安保任务,和上次的境况不同,这次来到了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与不丹和印度接壤的亚东县城,与西藏其它地区苍茫、雄浑、壮阔不同,这里风景优美,有着黛色苍天、苍茫无际的原始森林,有色彩斑斓的蝴蝶,有飞泉瀑布,有长着白头发、长尾巴的猴子,有在河里捕鱼的棕熊,一派亚热带风光。在海拔只有2800多米的县城放肆地吸饱了氧气和美美地睡了一觉之后,我开始随亚东县海关监管组的同事们一起赴业务一线执行任务了。我们的路线是这样的:乘车从海拔2800多米的亚东县城出发后,沿着几乎是180度急转弯的18公里盘山公路,来到海拔3700多米的仁青岗边贸市场,完成中方出境车辆和货物的查验任务后,又行18公里垂直盘旋到海拔4545多米的中印乃堆拉山口,在完成了印度边民进境车辆的查验后,我们又行到了仁青岗边贸市场。下午在市场查验完印方回境的车辆后,又上到乃堆拉山口。在山口查验完中方回境的车辆后,我们就可以直接从海拔4545多米的风雨交加的山口回到温暖的亚东县城了。此后的两个月,我每个工作日都在海拔落差1700多米的山上山下穿梭,呕吐和偏头疼始终伴随着我。回拉萨前一天,那些在亚东县已经工作3年之久的关员们唱起了自编的《亚东海关关歌》,里面有一句歌词我记得很清楚——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2007年10月的某一天,我忽然感觉身体失去了往日的强悍,忽然回忆起我曾经是足球场上的前锋。这世界上最可怕的是曾经拥有的却在不经意间消失殆尽。有时候很怀念曾经身健体壮,曾经生龙活虎……是时候做些改变了。于是,不再找高原缺氧不宜运动,拉萨设施简陋、没有氛围等借口,做了以下事情:买了一根臂力器,买了一个做仰卧起坐的器材,并坚持每天晚饭后散步,一段时间之后,随着体质的重新加强,我疲劳感减少,肌肉增加,视力逐渐好转,因高原反应造成的头疼也减轻了。

    自那以后,我在高原的生活逐渐丰富起来:除了健身以外,我喜欢上了摄影、爱上了看书、郊游和养狗。当独处高原,我的寂寞从书中得到精神的温暖,当带上相机拍下西藏的风光,当在高原的蓝天下与爱犬一起奔跑,我真切地感受到在西藏生活的快乐、充实和丰富。另外,我有一个发现,身边的同事们也都开始喜欢运动了,有几位只要周末有空就骑自行车去郊游,有些则喜欢上了游泳。

    2008年12月15日,全局个人体检结果陆续出来,居然发现没有一个人不带病的,而我的情况属于比较好的。进藏5年,只有心律不齐,处在痛风边缘,一只耳朵因频繁上下高海拔听力受损三样状况。大家看到体检报告时平淡的表情感染了我,仿佛高原带来的一切病都是自然而然的。感慨中,我打开电脑,桌面背景上已经6个月没见的女儿正在向我微笑,新一天的工作重新开始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