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珠群佩的部分著作。
“《西藏佛教史》书稿根据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从佛教传入吐蕃开始写起,直到当代,对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发展的详细历史进行了深入的介绍,比起同类题材的史书,涵盖的内容更为广泛,是迄今为止较为完善的一部藏传佛教史书专著,有填补空白之意义。”这是中央统战部给克珠群佩编写的《西藏佛教史》审稿后的批复。该书于2009年12月出版发行。
继2008年出版了70万字的译著《宁玛派源流》 后,2009年,克珠群佩翻译和创作了《清净智悲光》、《西藏佛教研究》、《西藏佛教史》和动物寓言故事《瞎猫捉活鼠》4部书,共计160万字。其中动物寓言故事《瞎猫捉活鼠》还被译成藏文出版发行。他创作的小说《归途》两度被收入西部5省区藏文高中教材,影响了一代人。今年的《民族文学》第一期上,克珠群佩20年前创作的小说《命运的抉择》被译成汉文重点推荐,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当年 西藏文坛的那颗新星
上世纪80年代,是西藏文坛的辉煌时期,当时在内地工作的克珠群佩发表了他的成名作——第一篇汉文小说《星星,请别讥笑我》,引起广泛关注。1985年,该作品获得了“五省区藏族文学创作”二等奖,还被翻译成藏文发表,后被选入《当代藏族文学丛书》。
克珠群佩后来陆续发表了藏文短篇小说《归途》和《命运的抉择》等,在区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新颖独特的写作手法使许多藏文写作者眼前一亮,找到了故事叙述的多重性,对藏文文学的写作技巧,表达形式的突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藏文小说创作二十年》等评论文章认为,这两部小说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
谈及此事,克珠群佩笑着说:“我哪里会意识流,当时我也不懂什么是意识流,我只是运用了一些蒙太奇的手法讲故事而已。”《归途》获了《山南文艺》首届优秀作品评选一等奖,两度被收入西部五省区藏语文高中教材,并多次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文艺节目和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播诵,小说中所描写的母子情,深深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据说,到现在还有些年轻人在流着泪读这篇文章。
克珠群佩说:“当时我写的是‘我’在内地读书,突然接到母亲病重的通知,‘我’立即返回探望,一路上触景生情,回味着母亲那点点滴滴的爱,那里面有我真实的体会和感受,所以才会显得那么情深意切。现在的人,特别是那些在内地读书的学生,他们都和我有着同样的境遇,所以更能引起共鸣,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真情。”
《命运的抉择》过了二十多年后被翻译成汉文,依然获得《民族文学》2010年第一期特别推荐。《民族文学》的推荐语是:该文打破了以往藏文小说按编年史讲故事的惯有模式,以灵活的人称转换、多视觉地展现藏族莘莘学子在内地的学习工作情况,在藏文创作中引起强烈反响。身患重病的男主人公索杰与命运抗争,超越爱情与苦难,致力于民族文化发展事业,感人肺腑。
克珠群佩还把自己的创作经验同文学理论结合起来,撰写了诸多关于文学创作的文章,开阔了当时藏文文学创作者的眼界,使他们从传统的叙事中走出来,接受了现代派的创作手法,为藏文文学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藏文系列论文《浅论小说创作》发表后,被《章恰尔》全文转载,并入选《当代藏族文学丛书——文论汇集》。克珠群佩谈及文学创作时,说:“文学是一种表达,表达对故乡的热爱,表达对人民的希望。”
2004年,克珠群佩出版了藏文中短篇小说集《命运的抉择》。
抉择 克珠群佩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克珠群佩曾发表了影响很大的藏文小说《命运的抉择》,但生活中他也同样面临着抉择。
现任《西藏文学》主编的克珠群佩,1959年出生在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的一个小山村,祖祖辈辈都以种地为生。淳朴的民歌、谚语和民间传说,给了他文学创作的最初启蒙。
1973年,克珠群佩考到山南东辉中学,那是当时山南地区唯一的中学。中学里,他连续跳级,几个月后跳到全校最高的班级。而他的中学生活不到两年就结束了,但这短短的两年里,受当时的大环境的影响,他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
1975年中学毕业后,克珠群佩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新建的山南地区师范学校教书,成为这个学校的首批教师。1978年,他以山南地区藏族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华东师范大学,成为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次实行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西藏考取内地高等院校的第一批大学生之一。
他常说,如果说此生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话,那就是上了所好大学。的确,入学时连假条都不太会写的他,毕业时竟能创作出像样的文学作品。
正当克珠群佩踌躇满志地要回家乡大显身手时,毕业体检查出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就这样,还没有走出校门的他却先进了医院进行手术。手术后,医生给他的忠告是:你要是愿意回到高原就倒下,没有人阻拦你。
出院后,他面临着残酷的抉择,是冒着犯病就有生命危险的情况回西藏,还是在内地工作,最后,他只好无奈地接受重新分配,来到位于古都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担任汉语教师。
这一年,是1982年。
归途 迟了20年才踏上
到西藏民族学院后,克珠群佩一边教学一边创作,但是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土,文学创作没有了源泉。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一边完成一周16节课的教学任务,一边有意识地去接触藏族历史文化,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在科研方面崭露头角。1986年,西藏民族学院成立了民族研究所,他被调去从事藏学研究和教学工作。1993年,克珠群佩担任了民族研究所的副所长,次年担任了所长、所党支部书记,并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当时西藏民族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和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并兼任咸阳市青联常委、陕西省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务。
医生的忠告让克珠群佩对回家乡工作望而却步,但一次回西藏休假,感觉身体状态良好的他又有了回西藏工作的念头。
其实,克珠群佩在西藏民族学院工作期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曾经有意调他去工作,“说实话,作为藏学研究工作者,能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工作是梦寐以求的,那儿工作环境好,各方面条件都是一流的。但是当时学院坚决不放,院领导都给我做工作,我就放弃了。”克珠群佩平淡地说。
加快克珠群佩踏上归途的是他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西藏自治区和山南地区民歌、谚语的翻译工作。2000年,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谚语集成·西藏卷》编纂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被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授予三等奖。2002年,因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西藏卷》翻译、编审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被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西藏自治区文联授予民间文学集成优秀译审三等奖。克珠群佩到文联去拿获奖证书时,西藏民间文艺家协会希望他调回来工作,真是不谋而合,2003年,克珠群佩正式调到了西藏文联。2004年,克珠群佩受命出任《西藏文学》主编,他就这样又回归到了文坛。
目标 致力于藏传佛教研究
说到现在的工作,克珠群佩说:“西藏佛教有许多可做的课题,我本人也有很多计划,但是《西藏文学》一定要办好。”的确,他担任《西藏文学》主编后,《西藏文学》有了很大起色,同时他还要满足慕名前来请他翻译作品的人。他说:“人家看得起你,不能薄人家的面子。《清净智悲光》、《山南地区旅游指南》、《昌珠寺志》、《玛悟觉寺志》、《直贡祖母护法传》等都是受人之托翻译的。”
克珠群佩的口头禅是“干什么就要像什么”。当年他到西藏民族研究所后,一切从零开始,学习藏族历史、宗教、文化,还潜心钻研了道教、汉传佛教、印度佛教等,陆续发表了很多极有见地的论文,在学术界影响甚大。2008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克珠群佩翻译的长达70万字的《宁玛派源流》,译著充分体现了克珠群佩忠实原文、保持风格、行文流畅、注释精当的翻译风格。
去年12月,克珠群佩主编的一百多万字的《西藏佛教史》出版了,这是一部非常详实、权威的宗教史书。中央统战部的《关于〈西藏佛教史〉审读意见》认为该书“比起同类题材史书,涵盖的内容更为广泛,是迄今为止较为完整的一部藏传佛教史专著,有填补空白之意义”。同时,他的论文集《西藏佛教研究》和译著《清净智悲光》也出版了。由他撰写和翻译的动物寓言故事《瞎猫捉活鼠》经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又被译成藏文出版发行。他说:“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弘扬作为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藏文化,是为了向世人宣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藏文化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在西藏高原继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