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传统住宅建筑的主要形式有账房、确房、干阑式建筑等。其特点是:室内空间较低,多在 3 米 以下:墙壁下厚上薄,门窗小,结构稳固﹔多采用木结构框架:屋顶以平顶居多。
建筑用料大多就地取材。西藏的东、南部木材丰富,一般用原木或木板造房﹔西北部牧民则用牛毛编织账房﹔盛产石材的地方则确房居多。账房俗称帐篷,是牧区最普遍而吉老的一种居住形式。
根据放牧方式和季节不同,又有冬账房、夏账房之分。冬账房一般用木棍作框架,上覆辑牛毛织成的毡子,能经高原风雪的侵袭而不漏不裂。架设时,前后左右以木棍为立架,支撑帐顶的中部和四角,然后在四周用绳固定在地上。账房内空间高度约 1.6 米 至 2 米 ,顶部留出天窗,用以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牧民们还在账房外四周用干牛粪、草坯、土块、石块等垒成矮墙,以避风寒。这种账房大都建在背风向阳、水草近便的山洼地带。夏账房是用自布、帆布等制作的一种比较轻便的帐篷,构造简单,拆装、携带都较方便,一般供,行或临时使用。结构简单的两面坡人字形帐篷,只能容纳 2-3 余人﹔大的方形帐篷过去往往是贵族和上层喇嘛所用,可容纳数十人,制作考究,用各种颜色的布或呢子镶边,且缝有精美的图案。
碉房的外墙大多用石砌。石墙有明显的收分,门和窗口都很小,通风和采光较差。平顶,外形厚重、稳固。一般 2-3 层,底层是牲畜圈及贮藏草料的地方,佛堂和居室在注层或 3 层。山区确房一般都傍山修建,外形呈阶梯形。屋顶常被用来晾晒谷物。
在气候比较温和、多雨、潮湿的地区,如藏东的珞瑜、墨脱、米林、林芝、被密、亚东等地,还盛行干阑式构造,即在房屋下面架空,使空气流通,减少潮湿。由于这些地方盛产木材,往往以木板代替石墙、土墙 , 墙壁薄,窗户多,建筑风格轻盈疏透。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