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建筑

藏族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利用性

2015年03月21日 11:25    来源:西藏建筑网    
分享到:    

     青藏高原为藏族人民建造房屋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广袤的青藏高原为藏族建筑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石材和黏土 , 除草原牧区外 , 其余大部分地区都有大片的原始森林 , 成为藏族建筑的又一大材源。藏族建筑的大宗建材主要为石材、黏土和木材三大类。千百年来 , 藏族人民在修房造屋时 , 创造了一整套营造方式 , 沿袭着以下两个取材和用材的习惯。一是依照当地建材资源状况来确定房屋的基本结构 , 如果当地黏土土质好 , 同时取材又近 , 那么常修建土木结构的建筑物 , 所采用的施工建造方法则为墙体的夯筑法或土坯砌法。如果当地盛产石材 , 则修建石木建筑结构的建筑物 , 所采用的施工建造方法则为石墙体的砌筑法。倘若当地黏土、石材、木材兼有 , 则根据主人的习惯和所好而定。此种现象在一些地方存在 , 甚至于一个村庄内同时存在 , 在一幢建筑物中亦存在。在一幢建筑物中泥、木、石三种结构兼而有之 , 通常称之为混合结构建筑 , 其基本层次为地基基础和底层为石砌墙体 , 二层以上墙体为夯筑土墙 , 在三层或四层夯筑土墙的一方 , 还专置一间或两间木楞子 ( 崩空 ) 建筑。靠近森林地区的村寨 , 建筑物则显得过于奢华 , 整幢建筑物除少量泥或石墙围护体外 , 其余全部使用木材 , 将建筑物建造成一种特色鲜明的木楞子 ( 崩空 ) 结构建筑。在木材和石材均十分缺乏的地区 , 例如在阿里扎达一带的古格故城遗址、多香城堡、卡尔普遗址、达巴遗址等 , 都是依照当地土林而建造的穴居土窑建筑 ; 二是对就地所取之材使用的直接性。凡砌筑用的石块和夯筑用的泥土则是边采边用 , 仅仅是用以覆盖屋面和抹墙用的泥土 , 需要泥筛筛选出夹杂在泥土中的小石子而已 , 充分保持了材料的天然性特点。由于石块和泥土经久耐用 , 所以 , 藏族在建房过程中 , 有拆旧翻新的习惯 , 除腐朽或虫蚀的木材不能再用以外 , 其余泥、石材料可再次或多次使用。藏族建筑一旦修好 , 若无大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害或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事故、人为的破坏 , 其使用寿命是相当长的。 

     在青藏高原上还有很多天然牧场 , 以牧为生 , 以牧为业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 , 牧民们过着 “ 逐水草而居 ” 的生活。一来在草原上缺乏建材 , 若取土采石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 二来是 “ 居无常处 ” 。所以 , 建造 ( 创作 ) 了既便于拆卸 , 又便于安装 ; 既轻便 , 又实用的帐篷作为他们的居所 , 这种帐篷的主要材料来自于他们放养的青藏高原特殊畜种 —— 牦牛。用牦牛的毛织成的毛褐子 , 然后缝制而成。这种牛毛帐篷与我国乃至其他一些国家牧区的帐篷 , 在功能上是一致的 , 但结构 ( 用材的材质 ) 、色彩、形状上都有显著的区别 , 从而成为藏族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成为青藏高原上的一大建筑景观 , 同时也充分体现出就地取材的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