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建筑共同的特点是平顶,不管是寺院建筑,世俗建筑,农牧区建筑,城市建筑都一样,但林区有斜顶,这是因为林区雨量大的原因。除了平顶特征外,墙体都很厚,墙体不同程度地要收分,房顶土层也很厚,加上房子要求坐北朝南,具备了冬暖夏凉的优点。西藏大多数地方处于高寒地区,这里年降雨量相对小一些,日光照射强烈,阴阳两面温差较大,加上风沙相对大一些,针对这些自然条件,在建筑使用中做出了这样的选择,选择的不约而同地形成了共同的建筑方式,这是西藏传统建筑风格形成中十分重要的内在因素。
平顶是西藏传统建筑重要特征,西藏农区建筑也不例外。除此以外,屋檐、门窗、外墙粉刷、墙顶处理,这些建筑外观形式都是体现民族建筑特征的重要方面。传统建筑墙顶处理既简单又作用且美观。墙体砌筑到顶以后,上面整齐地、有间隔地排列一行,长约20到30厘米的方形木条,其一头从墙体往外延伸约5厘米左右。在方形木条上整齐地、挨个儿地排列一层长方形青石片,这两道工序完成后,上面压一层粘性很强的黄土泥巴,用木板工具拍打成三角形,增加它的坚硬度,泥土晒干了墙体顶部就算处理好了。墙顶采取这些措施以后,可以很好地发挥防水作用。夏天雨水落在三角形的墙顶上很自然地滑落到青石片上,雨水顺着青石片直接滴到地面上,这样保护了墙顶不被雨浸泡,墙面不被雨水冲刷。我们平常留心观察藏族传统建筑顶部的时候,可以看到一排整齐的方木头和青石片,很难想象到它有什么实际作用。可是建筑工匠们处理这道工序的时候一点也不马虎,他们深知它的重要性不亚于楼顶排水槽的位置选择和屋顶斜度技术的掌握。当然在这里装饰需要次于实际需要。
藏族传统建筑门窗装饰很特别。门檐、窗檐用排列整齐的双层排列方木从墙面上突出而成,上面挂上彩色短皱帘。门楣、窗楣进行彩绘。门框、窗框两侧用宽约15厘米左右的黑条装饰,窗子做成白色方格玻璃窗,二者色彩反差鲜明。门框木构件上雕饰莲花、叠卷图案,门板上画有日、月、万字符图案,这种考究的门窗装饰使得藏族传统建筑变得眉清目秀,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
藏族传统建筑墙表面处理也是有讲究的。西藏农区土坯砌筑建筑墙体表面要敷上一层黄土泥巴作保护。感到奇怪的是他们没有把它敷成平滑,而是用双手指尖在墙面上画出弧形图案,那图案犹如水面上泛起的涟漪,墙面显得粗糙,凹凸不平。这种逆反于正常审美选择的处理方式获得了意外的美感效果,不过做者最初的构想不会是出于追求美的想法,而是减弱墙体表面黄土不易被雨水冲刷而产生的灵感。雨水顺着弧形槽沟掉下去,改变了它本来的流向,这样雨水冲刷墙面的力度减小,取得了保护墙面黄土的效果。从实用目的出发做出的处理,结果取得双利, 既使用又美观。
藏族传统建筑每年藏历10至11月中选择一个吉日进行粉刷,这种粉刷年年都要进行。粉刷颜色主要是白色,另外还有姜黄色、暗红色、黑红花色等。姜黄色的墙面多见于神台、神座,另外拉萨城区建筑内可以见到少量的这种墙面。民间传说这种建筑是曾经第六世达赖喇嘛夜宿过的房屋,这种说法究竟有多大的可靠性有待考证。墙体粉刷成暗红色的建筑在藏族传统民居建筑中是见不到的。西藏传统建筑中的寺庙建筑、贵族宅院建筑、政府机关建筑,还有一些活佛府建筑的女儿墙是粉刷成暗红色的,这是区别于民居建筑的特殊待遇,这种待遇民居建筑不可享有。布达拉宫建筑分红宫与白宫,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安放在红宫内,有位藏族建筑工程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发表了这样的看法,他认为在藏族传统审美中红色视为权势的象征。在壁画、唐卡画、面具、表演戏剧服装等艺术领域中的颜色运用遵循红色视为权势象征的原则来表现神佛、人物的身份。布达拉宫墙体粉刷成暗红色与达赖喇嘛的地位身份有联系。我认为这种看法有它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至于黑红条状交替的花色粉刷墙体多见于西藏日喀则的有些地方,这是萨迦教派影响大的地区出现的一种现象。除了萨迦寺周围民居建筑以外,青海藏区和四川藏区凡信奉萨迦教派村庄建筑都是黑红花色粉刷墙体。
(责任编辑 次仁央宗)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