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建筑

西藏民居建筑漫谈(四)

2015年03月21日 11:25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记者 次多
分享到:    

    西藏农区建筑外观上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楼顶墙角上的经幡插座。在藏族传统建筑楼顶墙角位置上砌筑高出墙顶水平面约50厘米,长约60厘米的座子,它的用途当然是插经杆,但是从视觉效果上看,它把建筑墙顶原有的平面水平直线改变成两头高,中间平的形状态,当经幡插这些座子上的时候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骤然出现,我们不能不承认它对整个建筑的点缀作用。假使藏族传统建筑没有墙角的这些座子,楼顶便成为水平直线,将会失去一大特色。

    在一个初夏的日子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拉萨河心岛——仙足岛。这里新建的藏族传统建筑群落在林荫间此起彼伏,的确美不胜收,富有很强艺术感染力的建筑作品令我陶醉。建筑设计师和施工单位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们是想把它搞成西藏贵族建筑集粹。欣赏之余我发现这些美丽的建筑楼顶个个都是平头,西藏传统建筑楼顶上的经幡插座在这里看不到了,迎风招展的五彩经幡看不到了,我越看越觉得是个缺憾。假使您有机会去看看也许也会有跟我一样的感觉。纵观西藏传统的农区民居建筑楼顶墙角的经幡插座是少不了的,而且家家做得很讲究。

    西藏传统建筑是土木结构,它的室内结构通用木柱子顶大梁,大梁顶椽子木的方式展开室内空间。室内空间高度取决于木柱子的长短,而宽度取决于大梁和椽子木的长度,一句话,木构件的长度决定室内空间的大小。因此论及住房大小的时候,藏族族习惯上用一柱、两柱来表示。所谓一柱指的是四堵墙中只有一根柱子的房间,一般约合14-16平米。两柱就是四堵墙中两根柱子并排的房间。在西藏古建筑中有四柱八梁殿之说,这是殿堂内部空间用四根柱子顶八根大梁来展开空间而得此名。往往见于宫殿、寺庙建筑,在民居建筑中是绝对见不到的。从这种房间大小计算方式中看得出柱子、大梁、椽子木在传统建筑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另外藏语民间俗语中把家中父亲的重要地位用房中柱了作比喻来说明,这也是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在西藏传统建筑中没有柱子、大梁是不敢想象的,大到布达拉宫建筑,小到居居建筑都不例外。随着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到了十二世纪四、五十年代,拉萨城内出现了零星的没有柱子、大梁、椽子木的藏式建筑。当时部分大贵族家庭把八廓街上自己的私人宅院卖掉,在城郊盖林园时新建了小型的别墅式藏式建筑。这些建筑是接受了印度北部山区英国避暑小建筑设计思想,结合西藏传统建筑设计建造的建筑作品,它们的出现在西藏建筑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从印度进口钢材、水泥、玻璃、铁皮、铁钉等建筑材料,用牲畜驮运到拉萨,然后按照印度山区别墅格调修建小巧玲珑的、配有园林喷池的、功能型的藏式建筑,这些建筑外观保持藏族建筑特色,内部结构进行改变,去掉柱子、大梁,用钢架大梁承重,内部空间得到拓宽。窗户板从原来的木板改成玻璃,采光、采暖、密封都得到很大改进。这种建筑形式很快成为拉萨城市建筑时尚。

    这段时间里的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材料的应用上成为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就是完成于一九五六年的罗布林卡新宫--达丹民久颇章宫。这座宫殿建筑在外观形式上采取西藏传统建筑风格为基础,大力张扬西藏寺院建筑外装饰优势,形制上避免传统宫殿建筑恢宏大气的气势,强调小巧玲珑的私人别墅韵味,内部格局上讲究功能完美,用途合理,装饰典雅。主体建筑独立成形,四周绿树环抱,绿草铺地,前方花团锦簇,喷池点缀。我觉得这个建筑设计思想已经与西藏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拉开了距离,是欧式建筑思想在西藏现代建筑设计思想中产生的萌芽。别墅型藏式建筑作品在当时来讲是藏族领域中前沿作品,仅管会有这样那样的非议,但是它所具备的那些优点使得众多人是持赞赏态度的。由于当时钢材、水泥等重要建材需要人背畜驮,运输成本高,建筑造价大大提高,这种建筑格式发展缓慢,不能成为拉萨城市建筑的主流,它的生命也渐渐枯委了。 

    十二世纪五十年代初,西藏和平解放。两条公路干线修通,西藏的各项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建筑领域来讲,水泥、钢材、玻璃等建材可以大量进藏,拉萨城市内石头水泥混合结构、铁皮盖顶的建筑一幢一幢地建起来,这些建筑是政府机关办公楼和宿舍区,从外观上没有任何民族特色。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各条战线发展迅速。首先拉萨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推动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激发了建筑领域活力,拉萨城市建设成为西藏现代化建设标志性的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积由过去的3平方公里发展到今天的50多平方公里。道路、通讯、供电、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在完善。仅就拉萨市130公顷老城区改造工程来讲,在二十多年时间里,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拉萨老城区内维修,改建后的藏式建筑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笔直、宽阔的街道两旁,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外观上保持藏族传统建筑风格,内部结构适应现代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要求的藏式民居住宅已经成为老城区民居建筑主流,这些建筑设计理念上受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西藏别墅型藏式建筑的启迪,但是他们没有停留在那个时代的水平层次上,而是在二十世纪后期民族化、大众化现代藏式建筑设计追求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为未来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拉萨老城区维修改造工程总体风格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列的布达拉宫和拓展建筑大昭寺、罗布林卡风格谐调一致为历史文化名城添光加彩。

    (责任编辑 次仁央宗)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