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建筑

古老而全新的岩彩画

2015年03月21日 11:25    记者 李知宝
分享到:    

  “岩彩”一词,是近年来在以天然矿物为主要媒材绘制艺术品的画家群体中从材质的角度出发作出的学术命名,提出了中国岩彩画的新概念,它是区别于中国水墨、工笔、工笔重彩、西洋油画、水彩、水粉等其它绘画类别的一种东方式绘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长河中,色彩原本就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使用矿物质颜料作画的方式,在历史上更曾处于主导性的位置。

    就现代岩彩画表现的渊源而论,最初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宝贵艺术遗产,如拉斯科岩洞壁画,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公元前后的阿旃院石窟壁画,以及新石器时代中国的摩崖壁画,公元3世纪起开凿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及稍后时代的高句丽古墓壁画。人类从原始时代起,就开始使用色彩鲜明经久的天然矿物色和粗旷的线条来制作壁画。嗣后,随着历史的进程,这种表现方式在东西方社会经济生活和宗教传播的推动下,在跨越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沿线,有了长足的发展。

    就中国来说,岩彩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的摩崖壁画中,如内蒙古的阴山、云南的沧源等地。它们经常是采用赤铁矿的辰砂色,用手指或羽毛之类的简陋工具涂染,并利用岩壁天然起伏的形态敲凿刻线、刻影而成。

    此后,岩彩表现进一步呈现在帛画与宫廷壁画上。例如、长沙出土的晚周帛画和马王堆汉墓的彩绘帛画,均采用单线勾勒和平涂渲染兼用的方法。主要敷以朱砂、土红矿物色和青黛、藤黄水色及银粉、蜃粉等。公元前3世纪秦代咸阳宫殿壁画的残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手绘岩彩壁画的真迹,残片使用的矿物色与彩绘秦兵马涌的色彩痕迹相同。1999年新发现的色彩鲜明的彩绘秦俑经科学考证,还敷有新岩(人工矿物色)色。通过这7000余件身着石青、石绿、朱砂、石黄、藕叶等色的彩陶武士俑,可以联想当时岩彩壁画富丽堂皇的规模。此外,据史料记载,唐代李思训也曾在大同殿用金碧青绿的密体岩彩作山水壁画,与吴道子各尽其妙。

    就墓室壁画而言,有实证的无论是西汉的洛阳卜千秋墓、八里台墓,还是东汉的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一般均用白垩做底,它既能使色彩牢固地附在壁画上,又能让其发色,这些壁画,以辰砂、土红、石绿等色勾线着色,生动洗练,达到既单纯丰富又古朴淳厚的效果,同时还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唐代西安的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等岩彩壁画,则蕴藏着大气磅礴的大唐盛世的气魄。画面上矿物和植物颜色的叠加交错,使色层既有明度的韵律渐变,又有纯度的对比及色相的节奏跳跃,加上衣纹线条的律运感,充分体现了岩彩的浑厚张力与和谐完整的形式美。尤其是其中率意自由的流露,使其格调高于宋元以来,乃至今天某些过于规范,严拘有余的类似作品,可以说它们是中国岩彩写意手法的一个范例。

    论及石窟壁画,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佛教的东传,来自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和西亚、波斯以及印度的岩彩样式,使地处交通要冲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凝聚了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在这个世界上最长最丰富多彩的画廓中,既显示出华夏中原文化传统中“左图右史”(有画有榜题)的样式,又呈现出融会外来文化精华的清新、洒脱与浪漫的新鲜情趣。而满壁风动的效果,得力于色彩笔触的疾、缓和线条笔势的刚柔相济。娴熟的铺衬与叠加渲染,配以丰富的矿物色及金箔、银箔、铜箔等贴金、沥粉的表现方式,增强了岩彩画的表现魅力。此外,现存的还有克孜尔千佛洞、炳灵寺等壁画,它们也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这些表现的特征。

    若论及寺观绘画,除永乐宫外,现今尚存的西藏壁画最具代表性。在造型手法上,它结合了印度、尼泊尔和克什米尔及汉地的风格,题材广泛,流派纷呈,并逐步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在用色上,能做到就地取格,自行研磨、制造颜料。在一些壁画中,能大面积地使用朱砂、珊瑚等红色,除了整体风格的需要外,这类颜料易于采集,也是其原因之一,如阿里的托林寺和后藏日喀则近郊的夏鲁寺壁画,便是以红色为基调的代表。这些壁画还依靠整团整团的色块,增加艺术感染力,加上善于沥粉堆金,使画风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历千年而不失其光彩,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绘画艺术遗产,是真正意义上的岩彩画。据说,张大千在敦煌石窟临摹壁画时,曾重金聘请善制天然矿物色的西藏喇嘛供应颜料,摹制了数百幅重彩壁画。由此可见西藏画师们善于制造和利用天然矿物色的功夫。虽然明清之后,岩彩画技术逐渐势微,几近失传,但唯独西藏的画师们仍在沿用这一古老的方法制造颜料,并用这种颜料修复壁画或绘制唐卡。

    笔者在西藏生活、工作近30年,在学习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壁画中,清楚地看到,那些用岩彩绘制的壁画,经上千年的岁月剥蚀,仍然辉煌如初,这种取自大自然的矿物颜料,已被证明是一种极有表现力与保存价值的色彩。因此,在很早以前,就尝试着用取自喜玛拉雅山脉的矿物颜料作画。近些年,又得到国内一些岩彩画名家和日本画家的指点与教诲,系统地学习了岩彩的制造技术,发色原理、表现语言和岩彩的使用方法,并用这些新的知识指导实践,创作了一些带有浓厚的西藏壁画遗韵的作品,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视觉表达语言,达到了一种全新的画境。

    当今的岩彩与古典时期的矿物色尽管在材料性质上没有根本的区别,但是,现代岩彩则增添了人工研制的新岩和水干色品种,籍以扩展和弥补天然矿物色在品种方面的不足,同时有了颗粒粗细的变化,不同于以往单一规格的细粒子岩彩。这样,首先使现代岩彩拓展了色相,纯度和明度极大的色域,超过了传统品种的局限而提供了让画家可以自由选择或个性化组合的可能,在色彩上丰富了岩彩的表现力和艺术样式;其次,采纳颗粒粗细不等的岩彩,使画面出现了古典时期所没有的肌理对比新的造型要素;第三,古典时期就开始使用的金属箔和天然矿物色,在现代科学技术介入的情况下,创造性地产生了硫化和酸化以及加热变色的表现效果,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拓展了古老的岩彩艺术的表现力,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由于以上三方面的缘故,给现代岩彩的表现形态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构建了与当代艺术审美旨趣相适应的色彩、材质和肌理美感的视觉艺术的新经验。使我们突破了传统制作模式和以水墨形态为主导的表现框架,开掘和拓展了中国当代绘画的表现的新途径,丰富了当代视觉艺术的形式语汇,使绘画增添了与反映时代精神和当代生活以及促进国际交流相适应的新的表述方式。从水色到岩彩的材料转移,催化了中国当代绘画在创作理念,审美追求和形式美感方面的新变化,增强了现代艺术的视觉冲击力,加快了中国绘画由传统表述方式向当代表现变化的进程。

    由于岩彩画具有的开放性及丰富的表现力,引起了中国画坛的极大关注与震动,许多中国画家将岩彩画的学习与实践作为自己创新与改革的突破口,一些高等美术院校则开设本科、研究生的岩彩画课程,从观念人手改变固有程式的束缚,产生了一大批岩彩画家和优秀的作品,在中国当代画坛中异军突起,形成了一股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新兴力量。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大门的打开,使用矿物颜料作画的这种古老而珍贵的文化传统,必将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勃发生机,让几乎忘却它的世人们重新唤醒记忆,再一次追求它的璀璨与辉煌。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