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建筑

古堡 见证千百年的风雨沧桑

2015年03月21日 11:2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郭祚彬
分享到:    

    西藏有布达拉宫、宗山古堡、古格遗址、秀巴古堡等众多的古堡建筑。一座座古堡记录了曾经的灿烂辉煌。至今,有的古堡保存得完好,有的在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后,古堡虽人去楼空,遗址仍屹立在雪域高原上,供世人瞻仰。它们承受了千百年的风雨沧桑,也见证了人世变迁;它们都带着那曾经不可一世的灿烂文明,继续向世人展现那或辉煌的、或残缺悲壮的美丽。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始建于吐蕃藏王松赞干布时期,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是西藏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堡建筑群。布达拉宫曾经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在建筑风格上,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布达拉宫建筑总高117米多,共13层,有房屋1000多间。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因其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又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所以被誉为高原圣殿。

    宫殿由白宫和红宫两部分组成。红宫为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佛堂;白宫则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寝宫,摄政王、达赖经师寝室及办公集会场所。整个建筑集城堡和寺院建筑为一身。

    在布达拉宫,不仅可以欣赏到雄伟建筑艺术,还可以看到宫藏的无数唐卡、雕塑珍品以及壁画和清朝皇帝赠送的礼品和御书匾额等。

    此外,布达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

    布达拉宫建筑规模之庞大,装饰之精美,结构之坚固,戒备之森严,是历代宫城所不能比拟的。


    秀巴古堡

    秀巴古堡

    秀巴古堡位于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秀巴村,紧邻318国道,矗立在尼洋河畔。

    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秀巴古堡,是西藏年代最古老、历史最悠久、古堡群最密集、结构保存最完整的古堡群之一。

    秀巴千年古堡相传是1000多年前松赞干布在征战中,为方便军队之间的联络以及屯兵和防御,修筑的具有统治标志的古堡群。

    古堡历经千年依然耸立云天,十分牢固,充分展示了古代藏民族精湛的建筑工艺。

    古堡内设有整个西藏最大的转经筒,整个古堡群被一个方阵所环绕包围。此外,还有格萨尔点将台、经幡塔等文化自然奇观。

    秀巴古堡的建筑风格奇特在于:古堡是用一块块的天然石片堆砌而成,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天然石片,却能修筑成规整的多边形建筑,并屹立千年不倒,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秀巴古堡群原有7座古堡,两座因长期受风雨侵蚀而倒塌,现存5个堡垒。古堡群建筑雄伟高大,气势磅礴,堡垒之间相隔30至50米,各个堡垒相互呼应。

    古堡由片石和木板砌成,中空,无顶,外观呈十二面十二棱柱状体,分九层。古堡内为规则的八边形,墙体厚约两米,非常坚固,嵌有木板,可供防守一方登顶攻击。古堡内,每层都设有射箭孔和瞭望孔,可随时观察方圆数十里敌军的一举一动。堡顶还可燃放狼烟,向远处友军传递信息,以求增援。古堡周围以石砌房屋环绕,高低互为策应,形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防守体系,可谓固若金汤。

    穿越千年时空,历经千年风雨磨砺,古堡仍巍然挺立在尼洋河畔。置身古堡,千年的金戈铁马声仍在耳畔回荡。


    江孜宗山古堡

    位于日喀则地区江孜县城的江孜宗山古堡,因古堡所在的石山叫宗山而得名。“宗”,在过去的西藏是行政单位,相当于县。

    江孜是一个盆地,宗山古堡群错落有致地雄踞宗山山顶,显得特别突出和抢眼。虽然宗山古堡年代久远,但时间的流转难掩它的雄壮之美。

    宗山古堡因其建筑风格和布达拉宫有些相似,也被称为 “小布达拉”。虽然它和拉萨的布达拉宫多少有一些相似,但规模小多了。

    当地有民间传说称,当年当地人听说拉萨扩建的布达拉宫无比辉煌,便想仿造一个,派去的工匠苦于拿不到建筑图样,就在一棵萝卜上雕塑了一个布达拉宫的模型,回来再按模型仿制。不料西藏气候干燥,回到江孜模型已经成“风干萝卜”了,所以建成后的宗山古堡小了很多。

    始建于14世纪初的宗山古堡,依山势由山腰一直建至山顶,主要有办公室、经堂、佛殿及各类仓库等,经陡峭的石阶可以登上最高处。沿着山脊依稀有一环形城墙,城墙里面有白色的佛塔和赭色的寺庙。古堡的墙建筑得很高,且厚。和碉楼建筑一样,古堡的窗户开得非常小,这样便于防御。宗山古堡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防御工事。站在宗山上,可以环顾东西南北;控制了宗山,就等于扼住了这一交通孔道的咽喉。经过几百年的风雨,现仅存炮台遗迹,带弹孔的残垣断壁以及抗英指挥官的一处住室。

    正因为这样,宗山古堡在历史上演出过极其悲壮又极其辉煌的一幕。

    1904年5月上旬的一个晚上,英军入侵江孜。江孜军民在山上坚持了3天3夜,拼死抵抗,在宗山上筑起炮台,用土炮、土枪、刀剑、梭标和弓箭与入侵之敌展开了英勇的血战。因寡不敌众,最后所有的勇士都宁死不屈,跳崖殉国,写下了光辉而壮烈的历史。

    江孜保卫战,以英勇悲壮的篇章,留在了中国历史上。这段历史,和这段历史中那些风云激荡的日子,被全部装进了一部叫《红河谷》的史诗般的电影里。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