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自治区博物馆和四川大学考古系联合进行的西藏文物点野外调查工作已于今年夏秋之际胜利结束。7∽8月在昌都、林芝、那曲、日喀则及拉萨市同时展开的野外工作中,共在31个县(市)境内调查文物点293处,其中新发现的文物地点l 62处,包括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及岩画、近现代重要史迹等各类文物地点,使目前确认的西藏各类文物地点总数增至为2000处以上。
此次野外调查的收获之一,是充实了区内已确认的各类文物点的基本资料数据,为制定文物保护修复计划、建全文物考古基础档案、开展学术研究和文化宣传等提供了科学依据。收获之二是新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古代文化遗存,为西藏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一批新的实物资料。
联合考古队在昌都县沙贡乡发掘了一处砌石结构的古墓葬,墓丘占地约200平方米,墓中出土有十余件带器耳(提耳)的饰有绳纹的陶罐和陶杯,这种器型与以往昌都地区古代墓葬中的出土物不同,初步认定其时代在吐蕃时代之前,可能代表着高原东部的一支区域性的史前文化。
在澜沧江支流麦曲河畔发现的察雅县江钦遗址,是藏东三江流域河谷地区继卡若遗址、小恩达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处大型史前遗址,在遗址采集的打制砍斫器、盘状器、夹砂陶器残片和地面残留的烧土建筑遗迹等,再次证明横断山脉的河谷地区不但是高原史前居民最为集中的文化区,而且是西藏山地农业起源较早的区域。
在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地区的考古发现证实,林芝地区是高原先民文化遗存的富积之地,在这里发掘的多处古代墓葬中,出土有西藏高原十分罕见陶质网坠,说明该地区的早期文明具有较为发达渔猎生计。
素有藏北“无人区”之称的那曲西部文部、尼玛一带,则发现有数座随葬陶器的古墓葬,这项填补空白的发现表明,羌塘高原早期猎牧部族从古至今在此生生不息。
这些野外考古的新发现再次证明早在吐善王朝建立之前,高原史前文化已形成了多种经济类型和区域特征不同的格局,这为我们认识西藏古文明的发展史提供了新的珍贵材料。
此外,在昌都芒康县境内发现的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大臣禄东赞雕刻石像和具有汉地风格的石雕佛像等遗存;边坝县发现的驻藏大臣松筠题字木匾、汉文“丹达山神碑”;洛隆县发现的硕多汉族墓地、驻藏大臣保泰咏藏诗铭刻等数量丰富的文物遗迹,则再现了吐善时期藏、汉文化交融直至近代治藏、筹粮、戍边等行政举措。这些鲜见的古代遗迹极富史料价值,对汉、藏关系史的研究亦是重要的实物资料。
自治区文物局与南京建工学院组织的萨迦寺野外实测,运用最新的电脑信息技术,取得了科学、高效的实测数据,这是在西藏古代建筑野外实测工作中,首次运用电脑技术展示的建筑实景。另外,自治区文物局赴阿里进行的文物点野外考察、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合作开展的山南地区史前遗址考古发掘等一系列考古野外工作都取得了重要收获,
今年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第一年,也是西藏文物考古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刻。据悉,西藏文物局将与国内有关机构及高校合作,从明年起实施对区内大型史前遗址的保护性考古发掘、对重要的古代佛教遗存边进行清理性发掘、利用现代技术开展文物遗迹的野外保护,我们期待着西藏文物考古有更多的新发现,有更多的文物古迹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有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展示高原文明的昔日光辉。(中国藏学网)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