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建筑

出土文物表明:西藏与内地交流源远流长

2015年03月21日 11:25    来源:新华社    记者 龙松林 拉巴次仁 王恒涛
分享到:    

    继基因研究表明藏汉民族源出一流之后,正在修建的青藏铁路出土文物再次印证了西藏与内地交流源远流长。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许新国,20多年来一直从事内蒙古、甘肃、青海和西藏的考古研究,尤其是对柴达木盆地吐蕃王朝时期羌、藏关系和文化进行深入研究。青藏铁路开工后,他带领一支考古队在格尔木市青藏铁路三岔河大桥建设工地地表发现了距今1万到3万年前的30多件石片、石刀和石核等细石器时代的文物。 

    许国新说,这些文物与在西藏、内蒙古发现的同一时代文物是“一脉相承”的。他说,中国考古界一直认为,华夏文明从东北、西北到西藏之间存在着一个半月型的文化传播带,但在青海一直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一项考古发现,有望填补在青海省缺失的重要一环。 

    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在青藏铁路施工沿线发现了15座与吐蕃古墓外形相似的古墓和16座羌族墓葬。这些藏族、羌族交错遗址的发现,正在使一些历史文献的真实性得到证实,汉代文献曾记载,羌族分几支从青海和四川西北部逐渐向西藏迁徙。 

    许国新的观点得到了在西藏从事青藏铁路考古的专家的呼应。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霍魏和陕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建林称,他们在西藏境内共发现了37处文物点,在唐古拉山南北两麓沿河发现的大量石器地点也具有“细石器”的精细化特点,很可能成为新月形文化传播带的另一佐证。他们在西藏堆龙德庆县发现两座用夯土分层夯筑而成的古碉遗迹,残高达10余米,碉内墙体内残留着夯入的可供攀登的脚踏石。这类土、石构建的碉楼遗迹在川、滇、藏一带分布广泛。张建林称,此次考古发现将为深入比较研究古代汉藏典籍中早有记述的碉楼建筑文化带的起源与发展,提供新的资料。 

    许国新研究员还从文化层面上表达了他对西藏与内地交流历史久远的看法。他说,西藏的古藏语是以甘肃、青海一带的安多藏语语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藏区很多在佛学和古藏语研究上颇有造诣的大德高僧和著名学者很多出自青海和甘肃。 

    “保存着相同的石器,人种上有共同性,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西藏与内地的交流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许国新强调说。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