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到过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的游客,无不对寺里精美绝伦的古老壁画叹为观止、流连忘返。但在赞叹的同时又不免有些遗憾。不少壁画由于漏雨、墙体损坏,造成开裂、空臌、起甲、错位。据不完全统计,“三大重点文物”的壁画病害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
从2000年开始,有着壁画保护修复丰富经验的敦煌研究院承担起了为西藏“三大重点文物”病害壁画“治病疗伤”的任务。经过3年多的努力,敦煌研究院终于完成了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壁画病害现状的实地调查、室内模拟试验和中期评估论证。根据中期评估意见,2002年8月,敦煌研究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针对病害特点在布达拉宫选择东大殿(夯土墙)和无量寿佛殿(石墙)2处殿堂内的空鼓、起甲壁画局部进行了现场灌浆修复试验。实验在2003年4月通过了国家文物局和工程办组织的专家现场试验评估,为开展修复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敦煌研究院及时配合土建施工,对罗布林卡习经室、辩经台、其美曲溪3处殿堂内的壁画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修复加固。
在布达拉宫东大殿,记者看到,经修复的壁画完好如初,栩栩如生。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李四存告诉记者,“修旧如旧”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修复的重要原则,为了使这些壁画保持原貌,工程技术人员费了不少劲。
原来,按照工程技术人员过去修复石窟壁画的方法,应该先揭取壁画,再整形、修复,加固后回贴。但是,由于布达拉宫壁画地仗脆而硬,遇水易崩散,揭取修复的难度很大且对壁画损害严重。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试验,最后采取了先原位整形,再灌浆回贴,并辅助以铆钉加固的新方法,取得了很好的修复效果。
李四存说,敦煌研究院把西藏“三大重点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当作头等大事,并致力于研究在高海拔和高原气候条件下保护修复壁画的新技术,现在已经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利用西藏当地技术和材料保护修复壁画的新路子,并将之应用于“三大重点文物”的壁画保护、修复工作中。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