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建筑

布达拉宫保护维修工程现场:金碧辉煌的另一面

2015年03月21日 11:25    记者 高玉洁
分享到:    

    很少有人知道,在布达拉宫的下面还有着错综复杂、黑暗潮湿、深不可测的地垄,这里是和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截然相反的地方。然而,这里却是布达拉宫保护维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日前,记者和布达拉宫地垄保护维修项目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再次下到了幽深的地垄之内。走在搭建于周围石墙上的木椽子之上,从缝隙看下去是深不见底的黑暗,如若不是工作人员拿着照明灯走在旁边,真是令人胆战心惊。但身边的工程技术人员却轻松地对记者说:“你们走的都是我们维修好的部分,刚开始维修的时候,大家都是拿脚和身体来试验木棍是否糟朽,朝下最深的地方有17米,我们的施工人员都是拿绳子吊下去,清理坍塌的建筑垃圾、修补墙体,一呆就是几年啊!”

    的确,地垄内结构复杂,木椽子极不规整,虫蛀、腐朽严重,局部坍塌的情况时有发生,墙体普遍存在开裂、鼓闪、渗水等,工作人员光是清理地垄建筑垃圾就用了整整3年。在这样的地方施工是他们不曾预料的艰苦,可他们在照明灯的光亮下却是一脸的笑容:“我们必须对布达拉宫负责!慢工出细活,一点一点把每一处地垄都修补好,干再久都不在乎,再危险也不怕!”

    正是本着对布达拉宫负责的精神,保护维修布达拉宫的工程技术人员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把布达拉宫的安全和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他们试验了一次又一次,返工了一次又一次,地垄内的灌浆机换了3种了,只为了找到一种对地垄修补最牢固可靠的机器;强庆塔拉姆坡道的样品墙一共做了4次了,一次不行就推倒重建,下次不行还要推倒重建,一直到各方都满意为止;壁画修复工作从2000年就开始反复研究,经过一次次的模拟试验,终于探索出在高原环境下修复古老壁画的新技术;一包包的阿嘎土被运出区门,专家和科研技术人员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分析,历时4年终于研究出科技含量极高的阿嘎土改性外加剂……

    工程技术人员清醒地认识到,历经350多年的风雨沧桑,布达拉宫的伤痕、病痛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和修复。在施工中发现了新问题,他们就立刻解决,决不视而不见,在施工中遇到了难题,他们先试验、后施工,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决不给世界文化遗产留下缺憾。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众多专家和科技工作者以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保护和维持布达拉宫原貌,用科学技术的外衣保护布达拉宫不受伤害。

    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布达拉宫保护维修工程总指挥长强巴格桑说:“我们要对布达拉宫负责,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要让布达拉宫健健康康、永葆青春!”

    中国西藏新闻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