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地质科学研究表明,距今大约两亿年至4000 万年之间青藏高原一片海洋;1000 万年至2000 万年,陆地才逐步隆起,在数百万年前,才成为高原。古藏文史籍《柱下遗教》中,也有西藏古代是大海的记载。20世纪70年代,科学工作者在海拔4000 米的比如、吉隆等地还发现许多热带植物化石,在昌都达玛拉山上还发现恐龙化石。科学工作者判断:远古时期青藏高原曾经是气候炎热、海拔不高的亚热带森林和草原,是当时古人类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侯石柱编《西藏考古大纲》1—23页,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
1956 —1983 年,中国地质工作者和中国科学院西藏科考队,先后在西藏羌塘、藏东三江流域、藏南河谷、阿里以及青海的可可西里、沱沱河沿岸、格尔木三叉口等地,发现和采集到数千件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器标本。在羌塘草原发现的石器中有众多的细石器。石器形状有石片、单刃刮削器、双刃刮削器、尖状器、三角形尖状器等。这些工具尽管非常简单粗糙,但却有多种功能,既可以切割肉食、刮削毛皮、敲开骨头,又可用来挖掘植物根茎。后期的石器在选料上,已普遍选用燧石、硅质岩等质地坚硬的材料,反映了先民们在演化过程中的进步。
本文仅就近代若干考古发现,来探索远古时期青藏高原与黄河、长江流域的文化联系。
一、林芝发现的古人类遗骸1958 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西藏社会历史调查组在林芝县境内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汇流处的东北岸(北纬29.5 度和东经94.3 度),发现了一个古代人头骨。经林一璞教授鉴定,认定“林芝人头骨可能是新石器时代或是铜石并用时期的人类遗骸,属蒙古人种,为现代A组西藏人祖先。”(林一璞《西藏塔工林芝村发现的古代人类遗骸》,载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 年第三期241 —244 页)。林芝古人头骨,没有类人猿的原始特征,属于现代人,大约生活在数千年以前。
二、藏北细石器文化考古发现表明,从中石器时代开始到整个新石器时代,青藏高原存在着一种以藏北高原为中心分布广泛的细石器文化。现已发现的细石器地点有28处,发现细石器标本1000余件。这些细石器地点,除聂拉木县的亚里村、羊圈、吉隆县马法木湖岸和昌都卡若遗址等四处分布在藏南、藏东外,其余24个地点均分布在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上的羌塘大草原。尽管细石器的分布地域十分广阔,但各地发现的细石器都有相同的文化特征(侯石柱编《西藏考古大纲》28—44页,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经过对旧石器文化及细石器文化的起源、传播的系统研究,断定广泛分布于中国许多地区乃至亚洲许多国家与地区的细石器起源于中国的华北。(贾兰坡《中国细石器特征和它的传统、起源与分布》,刊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7 年第二期)西藏的细石器,也属于从华北起源而来。从细石器以刮削器为主来看,当时的居民是以狩猎或畜牧为主,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渔猎和游牧生活。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