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工艺

走进“围裙之乡”姐德秀

2015年03月21日 11:25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索穷
分享到:    

  姐德秀,被誉为“围裙之乡”(藏语称围裙为“邦典”)。

    说到“邦典”,当地人有句谚语:“吃饭靠种,花钱靠邦典”。姐德秀的邦典所以出名,据说第一是用料好;第二是工艺细,不论经线和纬线都在一百根以上;第三是颜色好,鲜明透亮。不管怎么洗,几十年不变色。有的蓝白相间,有的黑白相间,还有素色条纹,更有红、黄、蓝、白、青、橙、紫七种颜色的组合,鲜艳亮丽,如同云间彩虹,把它们制成围裙,再加上绸缎和绣花的装饰,系在不同年龄、不同身材的妇女腰间,是西藏妇女服饰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把各地的妇女,各个不同年龄的妇女打扮得或者典雅高贵,或者婀娜多姿,或者华丽艳美,或者朴素大方,所以说姐德秀人家家户户织“彩虹”,那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邦典布面不宽,只有十二厘米左右,根据花纹和颜色大致可分为下面几种:一种叫噶察,是白色条纹的;一种叫察青,是宽条纹的;一种是降甲则,是彩虹的颜色;一种色夏,以黄色调为主,是尼姑们常系的围裙;最引人注目的是彩虹颜色,系在妙龄妇女腰间,鲜艳夺目,熠熠生辉。

    如今的姐德秀,又是什么样子呢?

    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我们走进一家织工家庭。这个家庭有四口人—父亲、母亲和两个成年的女儿,家里的庭院内摆放着两台古老的织机,其中一台正在使用。

    织机的声音很动听,如音乐节拍一般。当我看到庭院墙上挂着毛线团时,问男主人,羊毛是从藏北采购的吗牽

    男主人回答:“不是,织姐德秀围裙最好的原料毛是农区产的绵羊毛,我们叫‘瑜鲁’,其次是羊卓地方出产的藏系羊,最后才是藏北羊毛。因为我们需要纤维发光发亮的羊毛,这方面藏北产的羊毛都不如‘瑜鲁’。”

    “你们的染料从哪儿来的牽”

    “染料是从山上采集的矿物和植物染料,这些天然料具有耐用、不褪色的特点,这也是姐德秀围裙的一个技术卖点。”

    这家的男主人还告诉我,早在解放前,这里就已经形成了纺线、织布、制图、染色一条龙的工艺,他们的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手工艺品专供地方政府和布达拉宫。

    据说,正是由于“织业”的发达,进而带动了商业的繁荣,使得姐德秀继夏鲁、强巴林之后,成为西藏著名的商业集镇。

    传说,西藏最早的商人罗布桑波曾长年在雅鲁藏布江两岸活动。他把姐德秀的围裙带回拉萨,把拉萨的百货贩到姐德秀,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后来,罗布桑波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足迹遍布高原各地,逐渐成为“上印度、下汉地、东走打箭炉”的西藏第一商贾。

    相传,罗布桑波最早的弟子是尼泊尔人,他把许多聪明、能干的尼泊尔青年带到姐德秀,安排他们坐地经商,把当地的特产源源不断地输往尼泊尔、印度,又从泥泊尔换回当地常用的百货。至今,姐德秀还生活着少数尼泊尔人的后代。

    当地人带我们去见了一个“华籍尼人”,这位叫次仁的男子50多岁了,他是地地道的尼泊尔人,大部分亲属至今仍生活在尼泊尔,而且和他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他说,解放前这里还有好几家尼泊尔人,1960年划分国籍,有人愿意留下来,有人想回去,我国政府按照完全自愿的原则,愿意走的补助路费,不愿走的当地安置。他是从小生长在这里,对这里的一切有感情,所以他留了下来。虽然次仁的语言、穿着、饮食习惯、思维方式已经完全融入当地社会,而且他早就有了幸福的家庭的和富裕的生活,但从他的长相、面容上明显能看出南亚人的影子,他的经历也许又是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