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工艺

工布新年冬日伊始的盛大狂欢

2015年03月21日 11:2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记者 向远湛
分享到:    
    2012年,10月16日。林芝地区,出八一镇往米林机场20多公里,尼洋河的右边,雅鲁藏布江的左边,一块宽广的沃土呈黑褐色,冬小麦已经冒出了绿茸茸的头,这里是林芝县布久乡孜拉岗村。

10月16日是藏历十月初三,工布新年的第三天,最隆重的转山祈福庆丰收活动就在今天。旦追次仁的家就在路边,他的妈妈玉珍大婶这天早上凌晨5点多便起床,在接下来的4个多小时里,玉珍大婶需要打好酥油茶,喂饱藏香猪、牛,备好吃食。为的是在11点之前,能做完一切家务活,爬上山去跟亲戚邻居们一起狂欢。

    尽管在此之前,已经有了热闹的请狗赴宴等活动,初二又走亲访友一整天,初三仍然是工布新年里最热闹的一天。中午之前,全村人像几百年前一样,不用招呼,自发地带上各种各样的食物爬上山,在村里的祈福地集合。当然,携带的物品之中,青稞米酒、青稞藏白酒、啤酒一样都不能少。

    山叫琼果林,这是一个在建的新景区,山腰处就是孜拉岗村的祈福地,站在一片隆达旗林之前远眺,尼洋河与雅江交汇处,河水如一片珠玉,散在红褐色的树林里,再远些,山脉接天之处,南迦巴瓦清晰可见,这个在很多游客眼里有缘人才可一观的奇景,在这里只不过是平常的一处风景,想看时,抬眼便可。

    旦追次仁今年22岁,他跟二姐都是林芝县民间艺术团的演员,穿着传统工布服饰,特别帅气,姐姐也是,侄子西洛次仁虽然才两岁半,可是喝起青稞米酒来厉害得很,充分体现了当地群众好酒的传统,5岁半的大侄子丹增桑布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小心翼翼地在祈福地外面的草地上陪着邻居的小孩子打闹。

    工布新年从藏历九月三十的晚上开始,一直要持续将近半个月之久。在林芝地区,其热闹程度并不比藏历年逊色。这个工布地区的传统节日,无疑是冬游西藏的一道大餐。无论是风俗习惯,还是其中体现出来的传统服饰、歌舞、饮食,都独具特色。

    在工布新年的藏历九月三十日晚,当地群众要举行一项隆重的活动——请狗赴宴。他们把过年的各种食物整齐地摆放在桌上。之后让狗自己选食。若是狗挑糌耙或饼子吃了,预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们家都会兴旺。狗吃饱之后,人们就开始吃团圆饭,这天晚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把肚子胀得鼓鼓的。

    再就是十月初一了,人们在家里的鸡开始叫第一声的时候,开门,迎接新年的到来,而家庭主妇们则赶紧背起水桶,带着青稞酒到水源处背水,在水边煨桑。在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那就是在取水回家的路上,不管遇到什么人,都不能回头,不能讲话。若回头或讲话,水桶里装满的“央”(福气、运气的代名词)就会跑到别人的桶里去。

    接下来的初二就是走亲访友的时间,喝酒,狂欢,歇息。初三就要迎来一个高潮,全村的人要一起上山祭祀丰收女神,就如同本文开头那样,带上贡品和酒,来到村里的祈福地,竖一根隆达旗,这是一根挂着经幡的长木杆,顶上青翠的树枝还在迎风飘扬。

    仪式完毕之后,全村人载歌载舞,开始尽情地喝酒、唱歌。

    这是一个完全盛开在民间的盛大节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渐有成为冬游西藏的名片之一的趋势。

    早在初冬,林芝地区的人们就开始筹备新年,藏历十月,树叶还零落地挂在枝头不肯落下,工布新年已经热热闹闹地拉开了序幕。

    接下来,八廓街上的人们,也开始总结一年的收成,八条巷子里,不同的表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或满足、或喜悦,接下来,他们该尽情享受生活,养精蓄锐以待来年。

    而远在羊湖的人们则没这么悠闲,草原虽然早已枯黄,但他们手里的活计并没有就此结束,尽管也有欢歌笑语,但他们的脚步会一直不停地踩在草原上,直到脚下冒出新绿。

    岁月枯荣,花开花谢,许多年轮过后,慢慢沉淀成一股暖流,文化由此而始。

    一年,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在有限几个数字的年轮里,夹藏了许多快要被人遗忘的东西。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将它们拽出来,放在午后的暖阳里,晒一晒。若是人们此时睡意正朦胧,也可趁此小憩片刻,或许会梦见儿时明月,或许会想明白年华为哪般而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