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工艺

西藏唐卡:天风写妙颜 余韵落人间

2015年03月21日 11:2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西藏唐卡美:天风写妙颜 余韵落人间

    唐卡和壁画是西藏寺院绘画艺术的两朵奇葩,把两者放多一起做比较观赏,别有一番妙趣。

    可以说它们是姐妹艺术,甚至是孪生姐妹。但从绘图使用的材料、工艺、技法等来看,却又有许多相异之处。壁画是纯粹的绘画,而唐卡除绘制外,还有刺绣、编织、剪贴、版印;壁画会与固定的墙壁上,难以移动;唐卡则可随处悬挂,携带便利;两者都集中于寺院,但唐卡也分散于各家各户,尤其在牧区,牧民住的帐篷,挂有唐卡,大都是菩萨像或格萨尔王画像。在社会功能方面,两者都是宗教信仰者的供奉圣品兼有装饰作用,但唐卡的装饰性能更多些,并使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藏族从出生、结婚到死亡,寂护都离不开唐卡;而且唐卡也越来越成为藏学家和收藏家收藏的珍品。

    画师在作唐卡前,要仔细地检查画布,先把画布绷紧在一个细木条框内,然后绑到一架硬木架上。刷上一层胶,使之平直挺括。干后在上层石灰水,待干后放到平板玻璃上磨平磨滑,不露毛孔,就可以画了。先画好边框和对角线,用粉色画佛像轮廓,就可以上色。上色时每次只画一种颜色,先染后涂,先画周围的装饰和背景。画佛像,也是先画佛座,画衣饰,再画佛身,最后要画边框金线和衣饰金线,在可能划金处都画上灿灿金色,最后才画眼睛。画完后就进行装潢裱制。


西藏唐卡美:天风写妙颜 余韵落人间

    唐卡

    一副唐卡完成后,大多送到寺庙殿堂供奉,悬挂在厅堂里的空隙间,如同挂起一道道的帘布,在四周壁画和雕梁之间,悬于绣帘、画幢、披挂、伞幢之列,灿灿金灯,袅袅高香,烟雾迷蒙,唐卡飘飘,顿时感到金刚、女神们在天堂里飞来飞去,而产生神奇印象,顿生虔诚之心。

    唐卡分类:

    一、 国唐-丝绢唐卡

    根据丝绢材料的不同,国唐也有以下五种:

    1. 绣像唐卡:这是一种用各色丝线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

    2. 丝贴“国唐”:是将各色丝绢切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用针将拼成画片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


    3. 丝粘“国唐”:这种唐卡与丝贴唐卡相似,制式将切成的各种彩色布块用胶粘在画布上组成画面。

    4. 手织“国唐”:一种用丝线经手编织而成的唐卡。

    5. 版印“国唐”:这种唐卡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绢上,套版主要用木板,偶然也用铜板或铁板。

    二、 止唐-绘画唐卡

    像“国唐”一样,“止唐”也有多种。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

    1. 彩唐:用各色颜料画背景。

    2. 金唐:用金色颜料作背景。

    3. 朱红唐:用朱红色颜料画背景。

    4. 黑唐:仅用黑色颜料画背景。

    5. 版印“止唐”:制作方法与制作版印“国唐”相似。唯一的区别是,国唐印在丝绢做成的画布上,而“止唐”则印在棉布做成的画布上。

    唐卡也使用矿物原料,但不用皮胶来调颜料,而是用一种含有毒性的草汁来调颜料,这就使得画质地更精细透明,且能防虫咬。而从金唐、黑唐、朱砂唐等命名上,也可感觉到唐卡在用色上的大胆、泼辣和独到。


    唐卡艺术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西藏唐卡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数量可观,但由于社会的各种 动乱,唐宋时期的古老绘画保存下来的唐卡已不多见。在萨迹寺保存有一幅叫做“桑结东厦”的唐卡,上画三十五尊佛像,其古朴典雅的风格与敦煌石窟中同时期的壁画极为相似,据说是吐蕃时期的作品,是极为罕见的一件珍贵文物。宋代的唐卡,在布达拉宫见到三幅,其中两幅是在内地订做的绎丝唐卡。帕玛顿月珠巴像的下方有藏文题款,意思是说江村扎订做这幅唐卡赠送其师扎巴坚赞。扎巴坚赞是萨迦五祖的第三祖师,公元1182年继任萨迦达钦。另有一幅贡塘喇嘛相像,贡塘喇嘛相生于公元1123年,死于1194年,他的这幅近乎写生画的绎丝唐卡,也属宋末的作品。还有一幅米拉日巴的传记唐卡,主要描绘米拉日巴苦修的情节,朴实而简括的构图,据有关行家鉴定,系宋代的一幅绘画唐卡。莲花网目观音像,画面不求工细富丽,而以清秀的色彩渲染主题,堪称元代的代表作。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统治,采取敕封西藏佛教各派首领的办法,明封八王,清封达赖、班禅及呼图克图即是这种管理的具体实施。这些措施对西藏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利的。西藏的唐卡艺术也随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时期的唐卡,一是数量明显增多;二是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画派,这是西藏绘画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西藏绘画艺术更趋成熟的表现。大体说来,前藏的唐卡构图严谨,笔力精细,尤擅肖像,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后藏的唐卡用笔细腻,风格华丽,构图讲究饱满,线条精细,着色浓艳,属工笔彩的画法。

    西藏唐卡很少留下作者的名字,但一些著名画师却是人们熟知和敬佩的。如前藏的洛扎丹增洛布,后藏的曲银嘉措、绒巴索朗结布、江央旺布等,都是17世纪著名的绘画大师,还有一部分唐卡是由寺院有绘画才能的喇嘛绘制的。过去,寺院是西藏文化荟萃之地,许多高僧不但是深受崇敬的佛学大师,而且又是出类拔萃的绘画能手。公元11世纪进藏传教的阿底峡就是绘画佛像的高手,据说他曾画过两幅珍贵的唐卡,一幅自画像保存在热振寺,还有一幅大威德金刚像存放在聂塘寺。在聂塘寺还保存一尊阿底峡的自塑像。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曾为萨迦北寺画过文殊菩萨像。格鲁教派的始祖宗喀巴也精通绘画,据说他曾画过一幅自画像寄给他青海的母亲。以后,诸如克主杰、阿明罗桑嘉措等宗教首领,也都画过不少唐卡珍藏在寺院。

    唐卡,在罗桑嘉措以前都是民间画师供奉给寺庙的零散作品,从五世达赖起,成立了相当于画院的机构,唐卡创作进入了专门化创作时期。后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时,成立了“拉日白吉社”,也就是官方性质的画院。这一举措,无疑推动了唐卡艺术的向前发展。唐卡绘制也逐渐出现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门唐”(系药师佛像)派。院内的画师都有职称,画艺最高的称为“乌钦”。西藏绘画史上最后一名“乌钦”就是唐卡绘制大师扎西次仁先生,扎西次仁也是健在的唯一的“乌钦”。

    此次上海展唐卡馆前言

    唐卡绘画艺术馆简介

    唐卡是藏语,意为卷幅画,是藏民族古老的传统绘画艺术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漫长的西藏绘画艺术河中,曾经出现了许多群星艺术大师,同时也形成了许多流派,主要有“蕃赤”(即藏画派),“前藏派”、“后藏派”、“康赤派”、“噶玛噶学派”、“贡嘎青日派”和“排赤派”(即尼泊尔风格的画派),其中“蕃赤”画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门唐”画派流传最广,藏是代表性。

    唐卡的绘制基本上没有差别,都是出自具有专业技术的僧俗艺人之手,依据《造缘是度经》、《绘画是度经》等经典规范的标准绘制而成,因此,所绘唐卡具有画面整齐、浅条推秀、刻画细腻、造型生动、色泽艳丽等独有的风格是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唐卡的种类主要有:刺绣唐卡、缂丝唐卡、织锦唐卡、堆绣(贴花)唐卡、绘画唐卡、珍珠唐卡等,唐卡的制作比较复杂,所用颜料自雪域高原的矿物和植物颜料,再按一定比例男加上动物腚和牛胆汁,使唐卡虽历经数千年,既能保持色泽鲜艳不褪色。

    现在,就清悠走进——唐卡艺术馆,去领略它无穷的艺术之魅……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