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幅唐卡工程”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表示,从最初创意策划、启动实施到组织创作,前期45幅成品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成果,为完成好后期50多幅及整个“百幅唐卡工程”增强了信心,也为3个“百幅唐卡工程”的艺术创新开辟了一条新路,积累了弥足珍贵的重要经验。
把西藏打造成中国唐卡艺术中心
董云虎指出,关于唐卡艺术,自治区党委提出要发挥西藏作为唐卡艺术正根正源发祥地的优势,把西藏打造成中国唐卡艺术中心,首先就要由政府主导发展好唐卡事业,在艺术水平上在全国确立无可争议的中心地位,然后推动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市场等多种方式发展唐卡产业,进而通过产业的发展反哺事业发展,实现事业产业联动发展,实现西藏唐卡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目前组织实施“百幅唐卡工程”就是实现自治区党委确立的目标的第一步。从这一意义上说,这项工程实际上是自治区党委推动西藏文化发展的一项龙头工程、示范工程。
董云虎强调,要通过宣传,让全区、全国和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知唐卡、学唐卡、会唐卡、经营唐卡、参与发展唐卡事业,通过唐卡了解西藏文化和西藏的发展变化,为弘扬藏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建设“文明西藏”作贡献。
把作者打造成知名唐卡艺术家
“目前通过评审的唐卡中,最长的有6米多,最短的也有近1米。”百幅唐卡艺术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拉巴次仁说,都是名家创作。“这些作者有的来自日喀则民间、有的来自自治区歌舞团、有的来自西藏大学,还有的来自北京、天津和四川等地。”拉巴次仁说,以自治区文联主席韩书力老师为首。
在采访中我们还发现,与以往不同,“百幅唐卡工程”彻底打破了以往唐卡作品中不署名的惯例,作品一律署名。相关负责人就曾明确表示,要使“新唐卡”作品和作者从区内走向区外,要把作者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知名唐卡艺术家。
另外,为了严把质量关,自治区专门成立了“百幅唐卡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历史专家委员会和艺术专家委员会,负责内容策划审定和艺术把关。
“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今年上半年就可以完成第一期‘百幅唐卡工程’的创作任务。”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百幅唐卡工程”包括“西藏和平解放60年”、“大美西藏”、“西藏历史文化”3期,共300幅作品,希望通过推动唐卡艺术的与时俱进和现代化发展,为传统的唐卡艺术注入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从而推动西藏文化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
虽然刚从日喀则地区回来,拉巴次仁前天又出发了,他此行的目的地是上海,因为那里还有一幅唐卡作品《百万农奴站起来》在等着他。
勉冲·罗布斯达的创作心得
姓名:勉冲·罗布斯达
年龄:44岁
职务:西藏唐卡画院院长
药王山附近有一家西藏唐卡画院,院长今年44岁,名叫勉冲·罗布斯达。从小学习绘画唐卡,用勉冲·罗布斯达自己的话来说,都已经画了30多年了。
在“百幅唐卡工程”中,西藏唐卡画院承担了《世界遗产》和《非遗保护》两幅作品的创作任务,分别由勉冲·罗布斯达和他的优秀学生贡觉杰来执笔。
“贡觉杰负责创作的《非遗保护》已经完成,并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目前,我这边的进展也非常顺利,《世界遗产》作品的草图已经通过专家组审核。”能够承担这么重要的任务,勉冲·罗布斯达说,他觉得非常荣幸。
“创作一幅唐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勉冲·罗布斯达认真地说,“最少要经过4道工序,首先是白描,也就是草图,有些作品光是草图就得画好多遍;接着就是上色,这一步也非常重要,要是有一处颜色不协调,就会影响整幅作品的美观度;第三步就是勾线,最后还要过渡,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虽然从事唐卡创作已经很长时间了,但由于“百幅唐卡工程”的创作是对传统唐卡艺术形式的一个新的突破,对创作者的画技和构思都要求非常高,勉冲·罗布斯达直言,他在创作时还是面临了很大的考验。
“有别于传统唐卡,我们要创作的是新唐卡,这首先就得要求创作者转变思维。”勉冲·罗布斯达解释说,传统的唐卡都是二维结构,而新唐卡的创作,要求绘画出立体空间,创作者在动笔前就必须要先形成立体的概念。
为了详细了解唐卡的创作过程,采访完后,勉冲·罗布斯达还带着我们到二楼的画室去参观了一番。画室里有很多学生正在绘画唐卡,勉冲·罗布斯达介绍,这些学生中有的已经学了三四年了,有的才刚来。“粗略估计,在这里学习绘画唐卡的学生,先后有130多人。” 勉冲·罗布斯达高兴地说,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唐卡、了解唐卡,以及学习绘画唐卡。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