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翻译主流是佛教经典,但也涉及到了其它学科,如哲学、医学、星象学、文学等。译文主要是从梵文到藏文。那么文学翻译状况如何呢?翻译成藏文的佛教经典著作中,除了大量的论述佛教教义的著作以外,尚有许多有关佛陀、菩萨的传记、寓言典故,赞颂神佛的诗歌,这些作品文学色彩十分浓厚。以叙述佛陀一生功德为内容的韵体作品《如意藤》是极美的诗歌作品,它后来成为藏族历代诗人必读的范本。既便是论述佛教教义的著作,为了便于记忆和吟诵,大部分都采用了韵体的形式,其文字叙述方式、形象思维的描写、比兴手法的运用都无疑增添了许多文学色彩。因此我认为藏族传统文学和藏传佛教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藏族早期的史书《巴协》、《五部遗教》、后期史书《智者喜宴》、《王臣记;布谷鸟之歌》等虽说是史书,其文学价值不容忽视,书中的某些精彩对话和细腻刻画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就是说,大量的佛经翻译在无意中为发展藏族文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公元十三世纪,精通十明学的班智达——萨迦贡嘎坚赞第一次讲到了修辞学。他在《智者入门》这部著作的第二章中极其有限的篇幅叙述了修辞学,他的这些见解是来自七世纪印度著名的古典文学理论著作《诗镜》(作者为印度七世纪古典文学理论家檀丁)。到了十四世纪,这个文学理论著作由雄敦大译师译成藏文,后来帮译师作了认真的校勘,作为教科书进行讲授,从那以后《诗镜》便成为藏族僧俗上层文人学习写作的必修课本。从这个现象我们可以认为,萨迦班智达是西藏文学史上第一位引进外国文学理论的大师。而雄敦、帮两位大译师是继续完成萨班的伟业,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外国文学理论,使印度古典文学理论《诗镜》在藏族文学土壤中扎下了根了,对后来藏族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四世纪《诗镜》的首次翻译直到二十世纪,近七百年中藏族文学家们根据藏文文学创作实际对《诗镜》理论作了深刻全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很大,著述颇多,具有突出成就的藏族文学理论家有米旁;格勒朗杰、第五世达赖喇嘛、康追;丹增曲基尼玛、苏卡;洛追杰布、仁崩;阿旺晋扎、久米旁;朗杰嘉措、才丹夏茸、毛尔盖;桑丹、东嘎;洛桑赤列等,他们写出了许多具有独到见解的《诗镜》理论研究著作,而且创作了以《诗镜》作为创作指导的优秀诗篇,成为藏族文学传统诗歌创作作品的典范。产生这么一部文学理论著作的同时,藏族学者们在词藻学方面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词藻学著作《智者耳饰》是仁崩;阿旺晋扎所著,这部著作在现有的词藻学著作中篇幅最大,词汇最丰富。词藻学著作的问世,为藏族文学语言的丰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为藏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时印度优秀古典文学名著如《如意藤》、《云使》、《六青年的故事》(有人认为《六青年故事》不是翻译本,而是藏族作家文学,我对此持不同看法,曾经写过文章说明《六青年的故事》是翻译作品)《三十四本生传》、《胜出灭神赞》、《罗摩衍那》、《沙恭达罗》(节译)以及格言诗《王行论》、《劝戒亲友书》等作品的藏文译本出现,大大地开阔了藏族文学家们的创作眼界。
(责任编辑 陈敬)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