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工艺

《红星照耀中国》沈家蔚中-----国现当代美术作品欣赏

2015年03月21日 11:25    
分享到:    

    中国画的传统分科,主要是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别。传统中国画中的人物故实画的选题,大致有几方面:一是唐张珍远所谓“成教化,助人伦”,寓有教育鉴戒意义的人物画。孔子看了明堂的壁画,有 “尧舜之容,桀纣之貌”,就感叹一番。晋顾恺之画的《女史箴图》,是根据讽谏皇后的箴言所绘的卷轴。传吴道子曾经画过汉成帝时忠臣朱云,攀着殿槛以死谏帝的《八高僧故实》、敦煌壁画中《摩诃萨 太子舍身饲虎图》,历代刻本《孔子圣迹图》等等。三是画家言志抒情之作,如《东坡笠屐图》、《夷齐采薇图》、《桃花源图》等等。大量类此的人物故实题材作品,在我国美术史中,俯拾皆是。

    但是,中国古代绘画缺乏史诗性的人物画,在中国进入20世纪后,由于西方人物画的影响和现实的需要,许多画家尝试大型历史画的创作,早期地成功的尝试有徐悲满的《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等,在人物画法上采用素描的造型法则,这种把中国传统水墨画与素描画法结合起来的尝试,正体现了徐悲鸿改革中国画的主张。但1949年后的革命历史题材又不完全与此相同,它所表现的题材都是现实的,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亦形成了一种模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高大全,红光亮”。

    到了1970年代末以后,这种“主旋律”的创作题材和创作方式受到质疑的反思,在一个瓦解英雄的时代里,对于革命历史题材是否还有创作的必要,作者认为英雄题材的表现在我们这个时代能起到发扬革命精神、振奋人心的作用,但关键是如何在新时期有效地去表达这一题材,因为如果按照伟人像和政治宣传画的模式去创作,将会起到适得其后的作用。《红星照耀中国》这幅画的创作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探索。

    沈嘉蔚(1948—),原籍浙江海宁,出生于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产建设兵团、解放军与辽宁画院任美术设计与专职家。1982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学习两年1984年中央美术学院设计与专职画家。1982年移居澳大利亚悉尼至今,赴澳大利亚后,曾三度入选澳大利来最重要的阿基鲍尔特肖像大奖决赛展,1995年荣获澳大利亚玛丽·格普艺术奖第一名。

    沈家蔚曾于1970年代至1980年代活跃于中国画坛,其作品以油画为主,且多取材于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作者多年来对历史题材抱有浓厚的兴趣,并为上走南闯北,阅遍国内各大图书馆有关藏书和旧报章杂志,真诚访各类历史人世间物,收集了大量图片与文史资料。《红岩》、《创伤》等类作品显示了他的创作才能。这件以斯诺所作,《西行漫记》的副标题——《红星照耀中国》命名的作品。是作者经地十多的年资料准备与史实考证后,在半年之内一气呵成之作。这幅大画历史人物画画面包括了毛泽东、周恩来龙去脉、朱德等一批延安时期中国革命最重要的领导成员的群象,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自信、乐观、团结的精神风貌,堪称史诗性的群像作品质。画面人物多达124位,其中102位是有真史实姓的历史人物。作品由6部分组成,宽达10.98米。

    作者认为历史画不是历史事件的图解,而应通过对历史的思考挖掘历史的本质,从而体现艺术家对历史的理解。只靠黑白关系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体积感。画中所有人物都有真人依据,形象生动,构图错落有致,画中着红星衫的舞蹈的儿童,彭德怀与聊天等细节能活跃了群像的气氛。全面以延安革命根据地所在黄士高原丰厚的泥土气息来体现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联想和平共处某种象征性。群像依据真实的历史图片组合而成,尽可能保持历史的真实感,是画家重要的代表性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