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工艺

“吞巴藏香”飘农家

2015年03月21日 11:25    记者 记者杨正林 王珊 裴聪
分享到:    

  尼木县吞巴乡的藏香历史悠久,闻名西藏,该乡被誉为“藏香制作第一乡”,是目前西藏最大的传统手工制作藏香生产基地。解放前夕,吞巴乡群众生活极其贫困,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如今,吞巴乡群众通过生产藏香,走上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吞巴乡生产藏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这里是吐蕃七贤臣之一、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正是因为吞弥·桑布扎教会了吞巴乡群众如何制作藏香,直到今天,传统的制作藏香手艺在这里才得以传承。

    吞巴乡共有2307 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1.7亩。由于这里人多地少,世世代代把自己拴在土地上的农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觉醒了,他们认识到没有商品生产,就不会有富裕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吞巴乡群众立足于手工制作藏香,开始建起一座座藏香生产磨坊,从此,一捆捆藏香从吞巴乡生产并销售到包括西藏在内的整个藏区。

    晚上23时,记者在吞巴乡采访时,该乡农牧民加措正在磨房内制作藏香。加措放下手中的活儿,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我从事藏香生产18年了,按批发价每捆2元计算,除去成本一年能赚3万多元。为提高藏香生产规模,去年我花3万多元购买了一台专门生产藏香的现代化机器,今年我又和尼木县乡镇企业管理局签订了4年的藏香销售合同,预计今年能赚纯利润4万余元。”

    像加措一样,吞巴乡400多户农牧民有212户从事藏香生产,从业人员240余人,去年吞巴乡人均收入达到3417 元,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208 元,藏香生产为该乡农牧民增收60多万元。

    目前,吞巴乡的藏香生产大多数以户为单位,生产比较分散,为提高藏香生产效益,今年,尼木县决定拿出400万元资金,在吞巴乡建立尼木县旅游文化区,让游客不仅能参观到吞弥·桑布扎的故居,还能亲身感受到整个藏香的生产过程,力争藏香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形成统一收购、销售的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