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工艺

萨迦寺藏明代宣德青花彩河莲鸳鸯纹碗

2015年03月21日 11:25    来源:中国西藏    记者 王芳
分享到:    
鸳鸯碗上的云龙纹、青花、鸳鸯、河莲纹与藏文纹饰

    众多奇宝异珍中的珍品

    在西藏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仅蕴藏着无数奇异的自然景观,也有许多人文珍宝。其中萨迦寺收藏的明代宣德青花五彩河莲鸳鸯纹碗,就是众多奇宝异珍中的一件,弥足珍贵。这件藏品在1999年北京举办的《雪域明珠——西藏文化展》中展出过,吸引了许多观众。

    此碗高9.6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7.9厘米,撇口、弧腹、圈足。说它珍贵,因为它使我们领略了明代宣德五彩、斗彩的真面目。明《博物要览》载:“宣窑五彩,深厚堆垛。”可1982年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的《中国陶瓷史》说宣窑五彩“究竟指哪一种实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由此可见,宣德五彩瓷器长期以来未见实物,人们心中谜团萦绕。然而,1984年这只碗被偶然发现于西藏萨迦寺中,后被确认为明代宣德官窑五彩器,其意义不言而喻。

    盘口上有藏文纹饰

    仔细欣赏此碗,碗的外壁口沿处是青花绘制的云龙纹,腹部为青花、五彩绘制的鸳鸯、河莲纹,两组图案由青花双线隔开;内壁口沿有一圈青花藏文纹饰,意为“昼吉祥,夜吉祥,正午吉祥,昼夜吉祥”,内底有青花、五彩鸳鸯河莲纹;外底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款,其中“德”字,照习惯无中间一横。青花色泽纯正,根据图案需要浓淡不一;五彩为红、黄、绿、绛紫等色,触摸有凸感。鸳鸯的头、翅等处都是以釉下青花勾边,然后釉上添彩,显然是斗彩的特征,此碗集青花、五彩、斗彩于一身。1988年在明代瓷业中心景德镇珠山御器厂出土一件宣德款斗彩鸳鸯荷花盘,盘口也有藏文纹饰一周,其颜色与萨迦寺藏的这只碗大体一致,因盘有疵,被打碎深埋。

    明朝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的历史见证

    萨迦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著名寺庙,于1073年建于后藏仲曲河谷。萨迦派的第四祖贡噶坚赞(1182-1251年),因通晓五明(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而有萨迦班智达(萨迦大博士)之称。1244年(南宋淳佑四年),他应蒙古太宗窝阔台之子阔端邀请前往西凉(甘肃武威)讲经,他直接导致了元代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建立行政体制,是奠定西藏地方直辖于中央政权的历史人物。他去世后,其侄子八思巴(1235-1280年)为萨迦派第五祖,在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兴起以前,萨迦派成为藏传佛教各派的中坚。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国师,将卫藏十三万户交其管理,宗教首领兼摄政治。从此西藏历史上出现了政教合一制度,也是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施政的开端。

    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在西藏的统治,对藏传佛教的首领仍然采取优礼政策,给萨迦派的重要人物各种封号。明太祖朱元璋封萨迦派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赐玉印;明成祖朱棣封萨迦派喇嘛昆泽思巴为大乘法王、封思达仓大喇嘛为辅教王,各赐印诰。萨迦寺收藏的这只明代宣德青花五彩碗,应是明代官窑专为西藏烧制的,当属朝廷向萨迦寺的赏赐品。从磨损程度看,此碗曾被长期使用过,是明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重要实物见证。

    (责任编辑 次仁央宗)

鸳鸯碗内底的五彩鸳鸯与河莲
鸳鸯碗外底、“大明宣德年制”款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