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工艺

拉萨甲水坊制作技艺

2015年03月21日 11:25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从公元17世纪开始专为达赖喇嘛磨制糌粑的古老水磨坊--“甲米曲果”,在沉寂了39年后最近成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荐项目。 

    位于拉萨城以北6公里的城关区娘热乡吉热村的 “甲米曲果”。巨大的花岗岩石磨在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间里随时“待命”,磨坊的窗户上遮挡着显示不凡身份的黄色幔布。七世达赖时期,水磨坊正式被命名为“甲米曲果”,意思是“美味可口糌粑之水磨坊”。早期的糌粑是用人力手工磨制,后来开始借助水力。 

    水磨坊大都建在河边或大江支流沿边的草地上,水渠源头设有控制流量的闸门,水流通过从高到低的木槽注入磨坊底层,推动连接磨盘中轴的木转轮。磨坊上层设有大小相等的上薄下厚同心圆(直径约1-1.2米)石质磨盘。磨盘四周是糌粑蓄池,磨盘上方吊有盛青稞的布袋,布袋底部装有出料管并与磨盘接触,随着石盘的转动,青稞自动均衡地通过磨孔落入磨擦面。 

    过去,每月藏历15日和30日为“甲米曲果”专门磨制达赖喇嘛糌粑的“吉日”。届时,达赖贴身僧官和厨师前来监督,他们把达赖喇嘛享用的糌粑,装在一个黄缎小口袋里带过去。其余糌粑则交给布达拉宫僧俗官员及达赖随从人员。

    2001年,吉热村建造了娘热民俗风情园,“甲米曲果”成为园内一个景点,古老的水磨声再次响起。娘热沟山清水秀,恬静的村落散布在娘热曲(小溪)岸边,丰富的水资源使这里形成了拉萨市郊最具规模的水磨坊群,历史上这里共建有大小21座水磨坊。 

    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护“甲米曲果”,西藏自治区规定,严禁在娘热沟周边从事采石、采沙、挖矿和毁坏地质原貌。拉萨市城关区人民政府制定了对娘热沟现有资源的保护和今后10年的发展目标。 

    从明年开始,拉萨市还将协助这里的村民修复或重建原有水磨坊,促使娘热水磨群规模发展,生产更多的纯天然高原绿色品牌,以实现糌粑传统制作工艺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次仁央宗)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