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先视觉艺术一把吧。”黄家林把近一两年的组画一一搬到客厅对我说,20年的深厚积累,让他对自己的画很有信心。
近一两年,黄家林画了很多组画,他把这些画囤聚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万事俱备之后就到北京去开画展。
为了画展,他现在很少出门,每天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那间工作室的客厅里有一把特高的木凳,黄家林总是坐在木凳上发呆、抽烟、思考,用他的话说是“运气”,“运气”在这里是个动宾短语。“气运得差不多了,才进到里面的绘画室作画,脑子里没有一幅完整的画面之前,决不动笔。”
除了画画,别的不会
黄家林也不是没有干过别的,采石场工人、管道工、美术老师、出租车司机、甜茶馆老板、画廊老板、藏语翻译、药王山看守人等。 但现在他抛弃所有谋生手段,除了绘画,不干别的。
说起当甜茶馆老板的日子,黄家林搬出一张长达十来米的钢笔画,说“开甜茶馆的两年间,不知不觉竟画了300多张钢笔画,有点美国大片儿的感觉。”他对自己的钢笔画相当满意,“这其中最大的有30多米,题材是藏戏,人物形象有七八十个。”
开甜茶馆的时候,黄家林既是老板,又是伙计,既是厨师,也是画家。那时候是画不了油画的,因为油画的连贯性很强,而且时间不受自己控制,这里面存在一个颜料什么时候干的问题。于是,黄家林在甜茶馆里摆了一个小垫子,像唐卡画师一样盘腿坐在茶馆一角画起了钢笔画。“画一截就将纸往后挪一截,等画完了才知道一幅画画了30多米。”
“那时候卖几毛钱一杯的茶,卖几块钱一碗的面,都是为了生活,但始终没有放弃绘画。”黄家林画钢笔画的方式是“打圈圈”,总体看上去是完整的画面,但将目光聚集于任何一点上,都是极其随意的用钢笔勾勒出的小圆圈,他几乎没有受过学院派的教育,这致使他开创出这套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
那段时间画钢笔画,大大加强了黄家林的素描功底,而这也成就了他后来对油画的驾轻就熟,因为素描是油画的基础。
尽管曾经从事的职业很多,手艺也颇多,但黄家林谦虚地说:“除了画画,别的都不会做。”他只是不愿用心去做罢了。
布达拉宫情结
上世纪90年代有三年时间,因为还是园林局的职工,黄家林得到一个管理药王山的机会,这座闹市中幽静的小山成为他接待各地进藏艺术家短暂居住的地方。在药王山上,每天呈现在黄家林眼中的风景除了布达拉宫还是布达拉宫。
那时候,他甚至同时摆出四个画架,一幅画早上的布达拉宫,一幅画晚上的布达拉宫,一幅小的摆在窗前画,一幅大的摆在楼顶画。直到现在,他的布达拉宫情结仍像火焰般熊熊燃烧,“布达拉宫第五代”——他将自己以布达拉宫为题材的画像中国导演一样划分为一个个代系——“布达拉宫第五代”是如今他最满意的一幅,超过画面二分之一的云朵以及云朵近乎火红的颜色将布达拉宫的历史厚重感、神圣感烘托得十分强烈。我问黄家林这幅画画了多长时间,他的回答是“20年”——20年的积淀。
如果说看守药王山那三年,黄家林笔下的布达拉宫还是他眼中所见到的布达拉宫,那么到了今天,他画的已经是他心目中的、意识形态上的布达拉宫。他说:“我知道现实中布达拉宫不是这个样子,没有那么烟雾缭绕,上空的云朵也没有那么集中强势,但我就是要把它画成这个样子,我要通过画面把外面的人吸引到布达拉宫门前来。”说到这里,我笑话黄家林,很多游客来到拉萨后看到城市中的布达拉宫时所产生的惊讶与落差感都是他们这些画家给造成的。他笑了笑,继续沉醉,“这两年我把眼光放到了西藏的天空上,我故意制造出比真实更蓝、比真实更唯美的天空,就是要让大家来关注这里,来欣赏这里,我为此开心不已。”
从下笔到完成,“布达拉宫第五代”其实只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画作完成后,黄家林感觉很不过瘾,所要表达的情绪还没宣泄完,他紧接着又画了一幅布达拉宫,色调和“布达拉宫第五代”保持一致,当然这些只是他画过的无数布达拉宫的其中一二。
走遍西藏
现在黄家林画画的速度很快,常常是三五天一幅,甚至一幅刚画完连名字都来不及取,他又坐在他那把高高的木凳上构思下一幅画。他的灵感源源不断,这和前些年他“用身体丈量过西藏的每寸土地”有关,“每每挣到一分钱,就到西藏的各个地方走。”为此,他自豪地说:“很多画家因为找不到灵感、找不到自己的风格而郁闷,我不郁闷,我每天乐着唱着。”
早期,黄家林爱画人物,但苦于不能完全理解人们都在想什么,他将画笔转向大自然,与大自然的碰撞,产生了许许多多让黄家林愉悦的东西,比如“环境保护”、“生命存亡”等严肃命题。他说:“大自然是很慷慨的,它把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你,就看你懂不懂,就看你要不要。”无疑,黄家林是那个懂得向大自然索取美,进而向人类生产美的那一个。
因为为古格遗址临摹壁画,黄家林曾在古格呆了半年,工作结束后,他就背着包把阿里走了一遍,因为“那里可以找到纯粹的美,纯粹的孤独。”那些年轻时行走的路、看到的风景相继在黄家林的画里表现出来,他拿出一幅主题为“乡下人家”的画,一本正经地问我:“有没有闻到女主人打茶的味儿?有没有闻到牛粪味儿?”
“西藏哪个地方对你的绘画影响最大?”
“无所谓影响大小,只要呆在西藏就行了。只要在西藏,只要能看到这么透明的天空,这么漂亮的云彩,可以和朋友喝喝酒,吹吹牛,就是最幸福的事了。”黄家林将手一挥,神采飞扬。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