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雪顿节是古城拉萨最隆重的节日之一,而节日的序幕——哲蚌寺展佛是此间最令人瞩目的仪式。哲蚌寺,是公元1416年由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四弟子降央曲结所建,占地25万平方米,是西藏最大的佛教寺院,建筑群分4500平方米的措钦大殿、堆松拉康三世佛殿、四大扎仓(经学院)、甘丹颇章大殿等,因其白色外墙建筑依山而建,从远处看来像很大的米堆,而米堆在藏语称作哲蚌,这就是哲蚌寺名称的由来。
天未亮已万人空巷
根据往年的经验,这一天拉萨市“万人空巷”。凌晨,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便陆续涌向哲蚌寺。凌晨4时许,哲蚌寺措钦大殿西侧展佛台的山坡上已聚集了无数游客,探路灯、手电筒等发出的亮光将根培乌孜山点缀成了星光的海洋。
上午7时20分许,哲蚌寺措钦大殿众僧吹响法号,殿内酥油灯长明,殿外桑烟袅袅,巨幅释迦牟尼像唐卡卷轴由百余僧人共同抬起,请出措钦大殿,走向展佛台。
仪式正式开始,哲蚌寺僧人开始念诵“平安经”(又称“祈福经”),祈祷展佛顺利,天下苍生平安幸福免灾祸。颂经由哲蚌寺高僧主持,身后跟着学经班的数十名高徒。诵经时,活佛不时将藏红花等名贵藏药制成的“圣水”从“彭姆巴”(精美铜壶,顶端插孔雀羽毛)中倒向“吹彭姆”(用于盛“圣水”的铜盆),据说也是祈福之意。他们的颂经声通过一个大喇叭向山上山下发布,洪亮的声音响彻山谷,数里之外清晰可闻。
而此时展佛台的周围,山峦在逐渐散去的雾气中渐渐露出清晰的轮廓,无数的人遍布山野,引颈盼望。山坡上陆续燃起香草,桑烟袅袅,整个山坳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卷成长龙的佛像安放在展佛台上,许多喇嘛在这里焚香诵经。
释尊展慈颜
上午8时许,拉萨的第一缕朝阳洒向根培乌孜山,伴随着嘹亮的法号声和诵经声,信众群中爆发出的阵阵欢呼声,仿若等待了千年,一幅长约40米、宽约37米的巨幅释迦牟尼佛唐卡在展佛台上徐徐展开。僧人乐师登上突起的岩石之巅,举起金光闪闪的法号和唢呐,吹出宽宏、悠扬的乐曲。在庄严的“平安经”声中,站在展佛台顶部的僧人们向上徐徐拉动金色帘幕,色彩艳丽的佛像从下至上一点点地显露出来。低沉、浑厚、庄严的法号一声声回荡在天地之间,5分钟后,大佛终于完全展开。只见释迦牟尼玉面金身,身披红色袈裟,容貌端庄、慈祥,微笑着盘腿而坐。这幅唐卡平日深藏于寺院,人们只能在一年一度的展佛节上才有缘观瞻。从保护唐卡的角度来看,定期晾晒是有好处的。
面对释迦牟尼慈眉善目的容颜,数万名朝佛者连连五体投地、顶礼膜拜,并把一条条祈愿的洁白哈达投向大佛,整个哲蚌寺沸腾了,诵经声、祈祷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展佛时间是从上午8时至下午4时,这幅释迦牟尼像唐卡距今已有将近500年历史。
时至中午时分,依然会有浩浩荡荡的朝佛队伍向哲蚌寺奔来,占满了整座山坡。
转经,虔诚地朝拜
在佛的光辉下,山间小道上,黑压压的人群依然向上涌动着。老人们拄着拐杖,不停地摇动转经筒,边走边念诵经文。年轻的藏族少妇,手擎哈达,背着安然入睡的婴儿,步履匆匆地奔向大佛。靠近心中的佛,或许是他们此生最神圣的事。
隆重的展佛仪式后,信众接着朝拜释迦牟尼金身塑像。释迦牟尼金身塑像被供奉在临时搭起的高高的宝座上,头罩黄盖伞,身披白哈达。塑像前有一小型唐卡,挂在两杈柳枝上,用来辟邪……此金身也每年只在这一天露面让人们瞻仰,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塑像就在展佛台下不远处,信徒和游客们手捧哈达和钱币,排起了长队。哈达还是古老的哈达,但表达“心意”的供奉早已升级,献5元、10元人民币者居多,一些富有的游客信众不时还会献上百元大钞。
TIP
2014年雪顿节展佛活动详情
时间:8月25日上午8:00
地点:哲蚌寺、色拉寺
承办单位:哲蚌寺管委会 色拉寺管委会
哲蚌寺和色拉寺同时有展佛活动。哲蚌寺规模较大,人更多。如果已看过哲蚌寺展佛,可以选择在色拉寺观看,别有一番景致。
因为观看的人数众多,需要凌晨甚至半夜就出发爬山。所以很多人头一晚就到寺院附近露营了。准备好厚衣服和食物,虽然是夏秋季节,拉萨的凌晨还是很冷的。
色拉寺展佛现场
【欢乐雪顿1】畅游雪顿节 醉享拉萨城
【欢乐雪顿2】展佛 只为途中与您相见
【欢乐雪顿3】藏戏 献与佛菩萨的歌舞供养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